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6»Pages: 2/9     Go
主题 : 象数学原理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0楼  发表于: 2017-09-02 23:16

华山道院之所以受到严重损害,也是元朝的政令所至,成吉思汗千里迢迢请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北,请教长生之法,没想到过几年征西夏而亡,迁怒于华山道家,火梵之,唐崇佛抑道,李氏本河西走廊人,西北信佛,又得少林武僧助,所以,唐兴佛抑道,此间,六祖慧能出世,以东方象数思维理解佛法,创立禅宗佛法。

其余朝代道家一直顺风顺水的过。

法术,符纸,丹药是出世道家的产物。

道家对于哲学思想,自然科学,修身养性,激发人体潜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28 23:45重新编辑 ]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1楼  发表于: 2017-09-02 23:56

老子为了解释道,也应用了当时流行的五行相生学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于这句话,自古以来,都没有得到过合理的解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如果把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套公式一样套上去,就一下子明白了老子的意思。
也许有人说,五行是循环相生的,而道是单向递生的,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我们看看孙子兵法,里面也有类似的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但知道它是递生关系。老子与孙子生活在春秋时代,估计那时已流行递生学说了,但一定是与五行相生有关系。也有可能是五行相生关系从递生关系演变而来。这都已不可考,但老子是知道五行的,却又是知道递生关系的,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推论。

如果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在五行中,万物为土,三为火,二为木,一为水,道为金。正好是五个象,五个象赋予递生关系也是可以的,它不需要过去是什么关系,只需现在是什么关系。从象数思维模式看,上面是解释的通的。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2楼  发表于: 2017-09-03 01:36

比如周易系辞。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成书于战国末期,这说明那个时候递生关系学说很流行,同时也产生了递克关系,从春秋到战国时期,一直流行这种递生关系。如果把上面递生关系的象总结下,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大业。正好是五个象的递生关系。

为何独是五,而不是三、四或六七呢?很显然,这是受到了五行的影响。商周就有尚五的思想,因此产生了五行的概念,五行虽然出现了,但还还没有相生相克的观点,由于递生观点的提出,又有五行的影响,所以,产生了道生一,…三生万物的观点。

这里的一,二,三绝不是三才的意思。否则与前面人法地…道法自然相矛盾了

它纯是为了形成凑五个象的递生关系。

它具有哲学上的象数含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现实意义。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3楼  发表于: 2017-09-03 01:47

道不远人,大道至简。

所有的道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最简单的。如果用象数模式来认识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简单的。但是,简单中蕴含了复杂。越是简单表示,其内的过程或结构就越复杂。
如果不能认识到其复杂性,至简是没意义的。

道以自己的规律而变化着,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道是变化的。

道是物质的本源,它是永恒存在的,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道又是不变的。

它对映于易,就是不易,变易,简易。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06 22:29重新编辑 ]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4楼  发表于: 2017-09-03 23:49

老子的人是追求人生大道的人,期望与天道共鸣,从而达到与天地同在,这种理想非常高远,所谓的圣人,王者都不能与此相比。既能岀世,又能入世,无为处世,治国如同烹小鲜,芸芸众生如蝼蚁矣,因为他站的高度不一样。

孔子问礼于老子,说:要做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呢?老子回道,这要问你自己。孔子回去后,日省三身,感叹今生郁郁不得志,小人当道,君子无位。只有做圣人和王者才是有意义的人。王者已不可能了,唯有圣人可图。自己也不可能说自己是圣人啊,只有吹捧王者才能成就圣人,或宣布人人皆可尧舜,都会成为圣人。这样上下两边不得罪,一团和气,自然成圣人了。

老子见此,叹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04 01:47重新编辑 ]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5楼  发表于: 2017-09-04 00:15

老子的道可以理解为无数的形式。
正如佛家的觉悟,佛祖看到了大千世界,红尘纷纷,一切都在因果中轮回。但这种觉悟的境界仍然超越不了道。所以,道在佛教中表现为觉悟,道在西方哲学家心里表现为真理,或者物质与精神,存在与虚无。在其它宗教面前表现为真主,上帝等。在社会中表现为规则,在数学家心中表现为公式,在科学家心里表现为规律,在道士心中就是金丹。等等。

不同的人看到的道是不同的。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6楼  发表于: 2017-09-04 00:17

回 27楼(潜龙生) 的帖子

呵呵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7楼  发表于: 2017-09-04 02:01

中庸之道不是平衡之道。它是守护中,不极端,保持中立态度。根据人性恶论,遇强者退让,见弱者就会欺凌。因此,守中庸之道的一般多是欺软怕硬的,所以,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儒家思想观点就是要求人把自己处于一个弱肉的位置上,从而使大汉民族变成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侏儒,身体上的病夫。

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能不能成为圣人就不知道了,但王是可见的。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一直是崇文抑武,经过儒教几千年的教化和演变的沉淀,导致儒生文不象秀才,武不象战士,确如惶惶然的丧家之犬。

因为我们骨子里天生象数思维强大,故一旦成为了王,便是王者不仁,以臣民为刍狗。不会把人当人看,更不可能以人为本了。也不可能尊重臣民的思想了。所以,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王是人,孤家寡人。其它的都是刍狗。

唉,宿命所致,谁又能改变?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29 00:33重新编辑 ]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8楼  发表于: 2017-09-04 23:10

道德经中的炁(气)后来应用于各个方面,首先是应用于人体,它是生命的本源,元气。只有体内元气旺的人,其生命力才是最强的,为了元气的累积,道家探索出各种养生元气的方法,过去叫导引术,佛教有坐禅,后来创造了太极养生术,集积累元气与强身健体于一身,也就是今天流行的气功。气功分为静气功与动气功。

其次气应用于中医人体学,经络穴位据说是通过气功内视而发现的,由此产生针灸,拔火罐,按摩推拿等。

再次,气应用于风水学中,在汉晋时代,风水术开始流行,风水界关于葬乘气的观念就开始产生了,陶侃(陶渊明老祖)在《捉眿赋》中提到了气蕴藏于龙脉之中,葬需乘脉气方可发褔。原文"一气潜萌方杳奥,万殊默露于浑沌。…是气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固有。古文晦涩难记。此时应该还沒有生气煞气的区分,生气是后来提出的。

然后,风水中葬乘生气的观点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气还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见,气与道一样,都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传统文化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29 01:19重新编辑 ]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83993
精华: 0
发帖: 1214
威望: 155 点
金钱: 96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2 点
在线时间: 6819(时)
注册时间: 2012-02-19
最后登录: 2018-06-17
19楼  发表于: 2017-09-05 11:10

递生观点估计应该起源于老子以前。在当时的齐燕之地很流行五行阴阳理论。古人看到人类生息繁衍,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所以,提出了递生理论。古人象数思维发达,直观的认为这种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首先应用于五行中,产生了五行递生理论。当然是轮回相生还是递生,已经不可考了。

既有递生观点,自然产生了递克观点,这反映在战国晚期齐人邹𧗠用于解释朝代更替的现象。他还把世界分成八十一洲,九大洲。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叫赤县神洲。邹衍曾游学于稷下,稷下学派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的。但是不是也兼顾递生递克观点因资料有限,已不可考。

邹𧗠认为五行既有相生之说,也应有五行相克之论,结合于春秋时期产生的五行生克观点提出了五德始终说,从而产生了五行循环相克的学说。

在历史上,邹衍被尊称终始大圣,由此可见,五行循环相克说是邹衍提出来的。在邹以前,五行递生递克理论至少已经存在了。但循环相生相克应该是邹的创新所致。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29 01:31重新编辑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6»Pages: 2/9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