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任应岐,字瑞周,1892年生于河南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16岁到县城高等小学堂念书,18岁考入淮阳师范学校。在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青松翠柏掩映着一处占地面积约1亩的墓地。墓地中央,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镌刻着“爱国将领任应岐之墓”九个大字,墓碑背面,是长达千言的“墓志铭”,距此不远的刘河村,还保存有任应岐将军的故居。 1927年1月被任命为十二军军长,1928年3月,任应岐被特任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8月,日军增兵青岛,企图侵吞山东。任应岐代表十二军全体将士,通电全国,促蒋停止内战,北上抗日。任非蒋之嫡系,他的力量的扩大,加深了蒋的戒心。1930年3月下旬,任应岐部奉调赴安徽寿州,途经灵壁、泗县时,突遭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任只身逃出。同年4月,冯玉祥、阎锡山、樊钟秀、刘觉民等联合反蒋,任应歧联络旧部,投身反蒋,任第二军军长兼第八方面军参谋长。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入关,阎、冯失败。任应歧部退至新郑,被蒋军包围缴械,任应歧化装逃至北平。 任应岐,字瑞周,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曾与吉鸿昌、宣侠父、南汉宸联络抗日人士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后与吉鸿昌一同被国民党以“扰乱治安、加入、危害民国”罪枪杀。 1934年5月,在党的领导下,宋庆龄、冯玉祥、刘觉民、吉鸿昌、南汉宸、宣侠父、任应岐等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联合全国抗日反蒋力量,组织抗日武装。“反法西斯大同盟”成立后,全国爱国志士纷纷响应,并派代表到天津联系,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仇视和注意。1934年11月9日夜,任应岐与吉鸿昌在天津国民饭店二楼四十五号接待李宗仁的代表刘少南时,军统特务突然闯入,连开数枪,刘当场被打死,任、吉受伤被俘,后转押到北平陆军监狱。在狱中,任应岐坚贞不屈。1934年11月24日,与吉鸿昌一同就义。临刑前,他态度从容,谈笑自若,遗书“大丈夫有志不能申,有国不能报,痛哉”! 1918年2月所部投归陕西陆军第2混成旅(旅长曾继贤)骑兵营(营长樊钟秀),仍任上尉连长。8月骑兵营扩编为陕西靖国军第2路(司令樊钟秀),升任补充营少校营长。 ^W+q!pYM9+ 1919年3月靖国军第2路改编为援陕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许兰洲)游击第1支队(司令樊钟秀),仍任补充营少校营长。 KAH9?zI)M 1920年6月游1支队改编为河南暂编陆军第1师(师长常得胜)第2旅(旅长林起鹏)第4团(团长樊钟秀),仍任补充营少校营长。 H}5zKv.T 1921年4月第4团扩编为河南陆军第5混成旅(旅长樊钟秀),升任第3团上校团长。 1922年5月因所部战败,离职返乡。9月出任河南自治军(辖十二路)总司令。12月率所属一部改编为河南陆军第2混成团(团长樊钟秀)第2游击支队,改任中校支队长。 1923年5月所部改编为第2混成团补充第2队,改任中校统领。11月所部改编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樊钟秀)第2团,升任上校团长。 1924年6月所部扩编为第2旅(辖两团),升任少将旅长。9月混2旅改称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第2混成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1月升任留粤建国豫军总指挥兼第1师(辖两旅)中将师长、第2旅(辖两团)旅长。12月辞职赴豫。 1925年1月出任建国豫军独立第1旅(辖两团)中将旅长。
1926年4月所部改编为十四省讨贼联军第10师(辖两旅),改任中将师长。
1927年1月24日第10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辖五师四旅),升任中将军长。
1928年12月第12军缩编为第49师(辖两旅六团),降任中将师长。
1929年12月出任护党救国军第4路军(总司令唐生智)第15军(辖两旅)中将军长。
1930年4月出任第8方面军(总司令樊钟秀)中将参谋长兼第15军(辖两师)军长。8月所部反蒋战败,避居天津。 1932年6月25日出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中将参议。
1934年5月与吉鸿昌等人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当选常务委员。11月22日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以“加入,危害民国”罪被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