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经征得作者桐源居士同意。内容出自桐源居士著作《百年堪舆——龙主沉浮》“犀牛望月 三山拱照——任弼时”一节 ']Y:gmM"
46`{mPd{aO
]F#kM21 1
v1rGq 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任弼时,聪明睿智,位列中共“五大书记”。其领导地位与曲折磨难的经历,以及任家人丁堪虞的状况,有什么风水原因? ~epkRO="
q=(wK& 找准任氏故居的来龙去脉,是正确判断其风水价值的基础。任氏故居在觅龙、察砂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使得常人难以判别? @L7rE)AU.
C`K/ai{4 识鉴任氏故居的结作之形,是准确衡量其风水价值的关键。面向朝山坦诚相向,无限神往,故居前砂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与任氏贵显密切关联?不易察觉的地势差异和水口状况,又潜藏着什么样的风水祸患? @gk[sQ\O
PrxXL/6 A
76yz`D
Rznr9L 党内骆驼 英年早逝 任弼时(1904—1950),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中共“五大书记”之一。 2ARh-zLb
[%q":Ig 任弼时 5?"ZM'4
任弼时年纪轻轻便投身中国革命,16岁赴苏联学习,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率部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任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政治委员,次年参加长征。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同朱德、贺龙等一起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率部到达陕北后,与中央红军会师,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a$A
S?`L
z05pVe/5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弼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1938年3月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H#akE\,
Hc !_o`[{l 中共“七大”,任弼时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中央“五大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组成前敌工作委员会,转战陕北。 ?yh.*,dgi
Iqv
5lo
.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为建立新中国奋斗了一生的任弼时,战争生涯和牢狱折磨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46岁。 c+VUk*c3
D1a2|^zt 天妒英才。这位受人尊敬的中共领导人,没能充分享受革命胜利后的喜悦便匆匆离世。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究竟与风水有些什么联系? |zlwPi.
pqX=l%{4ES 幕阜余脉 犀牛望月 任弼时故居位于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坐巽兼辰129度。 Yuck]?#0
5=e@yIr'# 任家在当地向为望族,故居中堂门额下“望重龙门”、“光照壁水”两块御匾,昭示着这书香门第昔日的辉煌与荣耀。故居三进,砖木结构,屋前有一条河,名叫白沙河。任家老宅原在白沙河西面的冷水井,任弼时的曾祖父做了清代的朝议大夫,是个大官,遂于河东营建新屋,这便是任弼时出生地故居。 *i90[3l
0\A[a4crj 任家祖上九代为官,风水另有出处。不过,对任弼时起关键作用的,则是任家新风水——任弼时故居。 <C(2(3
]~,'[gWb 任氏故居太祖山为幕阜山。 r|8..Ll
m0YDO0 幕阜山,古名天岳山,三国时东吴名将太史慈拒刘表大军,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幕阜山属罗霄山脉北端支脉,位于平江县东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北—西南走向,为褶皱断块山。全脉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主峰海拔1595.6米。 !;oBvE7Kh
=!aV?kNS8 龙脉自东北往西南而下,高峭挺拔,左右腾挪,经邓公山后,渡过汨罗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跌断过峡。其后走势趋向缓和,转入中山行度,支脉四出,纷逐西南。约15公里后,中起大墈山,是为任氏故居的少祖山。 v\u+=}rl
Hqv(X=6E0 大墈山仅仅亮了一下相,起了一次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随即在左右两边山脉的拥从下,与幕阜西南多路余脉同呼吸共命运,齐刷刷地西落平洋。平洋中,龙脉一起一伏,连山带水,错落而去,经过10公里跋涉,在长沙县福临镇西起影珠山,又为任氏故居的少祖山。 y.OUn'^d4
35et+9 周布达 30公里的影珠山,主峰海拔509米。与太祖山相比,虽然低逾千米,但崛起于平洋,山脉清奇。秉承龙脉的一贯走向,影珠山面向西南先顿起高大金星,连起金水帐,转土星后,又起金星。龙脉左侧有金箱玉印随身夹带,形影不离。两翼连绵起峰前出作护,左翼两支强弱交替,内支折西南而去,蜿蜒低俯,外支径直南向,列峙于故居之东以为枕靠;右翼金星作威,咆哮西进,末了驻扎于故居东北,面西雄峙。 5#tvc4+)
W=+ag<@ 龙脉前呼后拥,金星向前耸起秀木,尖锐挺拔。然后在故居右后方约3公里处突然跌断,脉沉田洋。 s3S73fNOk
3]A'C& 龙脉在影珠山出现的这次跌断,似乎脉尽而结,实则再次变换,属于常见的脱卸。其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形式和机会,结作恰当之穴。龙脉沉入平洋约1公里,形造一个藏风聚气的小洼地后,随即向西南慢慢升高,起一座座小丘,漫延开来,在故居后山形成团团簇簇的小山包。围绕着故居的数百座山包,面向白沙河前这片肥沃的田洋不约而同地包裹过去。 Jr
zU-g
p};<l@ 影珠山来龙一瞥 1+zax*gO-
在方圆2平方公里漫山遍野的山包中,受到周密簇拥的两座连体小山,呈南北走向稳稳地盘卧在白沙河东面约二、三百米的田丘边上。任氏故居东倚小山,正朝河西一座宽约2.5公里的月形山。 ='azVw%_
Fx 2&ji6u 这是一条形势蹲踞的卧龙,安稳障蓄,气贯长虹。龙脉自幕阜山而下,其中近百公里行度,少祖山二度开张展翅,两翼拱抱,显示出幕阜山龙脉主人身份的贵重。历经3次大的跌宕起落,二过平洋,渡水重起的龙脉,反复脱卸不改初衷,终告大尽。 @m4d 4K@
J3v uh# 山地落入田洋从容结作的任氏故居,水的缠绕、案山的秀美与朝山的威武雄壮同时呈现在面前。先是白沙河,再为弯环秀美的案山,然后是巍峨高峻的玉池山。 (>'d`^kjk
aqgSr| 玉池山,又称白鹤山,位于汩罗市南端,为长沙以北第一山,岳阳南来一隅独秀。明嘉靖《湘阴县志》载:“白鹤山在长沙之下,洞庭之上,派自豫章,历连云而来,秀峙于此,峻拔二十里,周匝二百里,湖湘胜地也。”与县志记述有异的是,玉池山非“历连云而来”,而是属幕阜山余脉。 #4?3OU#
Zs)9OJu 玉池山一字横亘,略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平均海拔600米,最高峰达摩岭海拔777.5米,又为一面高耸入云、列屏开帐的巨大帐幕。任氏故居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列铺天盖地、无边无际的罕有朝山。 elQ44)TrQ
7EUaf;d^ 尤为奇特的是,故居前的朝、案二山,又表现为一山连属的两个层次,关系难分难舍。在五、六公里的距离上,玉池山逐级升高,成为任氏故居特有的风水景观。 0jMrL\>C
]RJ2`xf 后倚影珠山,前对玉池山,处于两座大山之间的任氏故居,明显感觉到前砂的高大和厚重。作为少祖山的影珠山,其高度比玉池山低逾百米,山体也要小得多,同为幕阜山余脉的两座山脉,呈现出一强一弱、一灵秀一雄峻的较大落差。 K+H82$
#
eP8wTStC 客强主弱,当中必有缘故,龙脉结作亦将异于常形。 w}?\Q,
aQuENsB 故居背倚小山,门临池塘,水绕山环。土、金相连的故居后山,形似一头卧牛。但见牛首昂起,双脚屈于腹下。左前方,牛膝前伸,形成弯环向内的天然青龙砂,牛膝微微上翘,俨如青龙带珠(印)。 0'",4=c#V
E O^0sF< 牛有卧立之分。卧者头高,立则头低。牛之应,有塘、草池、平野、牧奴等。卧牛旁,一般有塘、草池。而平野、田垄上的牛,一般为立牛。确定牛的卧立,明察牛的首尾,对弄清其方向至为关键。 6|x<)Gc
Pc-HQU 池塘既是穴证,又为任氏故居规定了位置和方向。池塘东南的卧牛之形,西北隔白沙河有长月形山应之。略呈南北坐向的卧牛,牛头右转静静眺望西北方的明月,一脸的虔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结作形态? n$9!G
uv4jbg}Z+3 犀牛望月!任氏故居与朝应之山的特殊结构,风水上为典型的犀牛望月。对于故居来说,影珠山、玉池山制造出的高低悬殊效果,其原因就在于结作之形上。惟如此,犀牛望月之形才备,望月犀牛之神方真。 -g9f3Be
&3MHe$ 犀牛,体粗大,体长2—4米,吻上有一至两角,现存独角犀居多。 r\?*?sL
J<D =\ 犀牛同为牛;犀牛别于牛。犀牛角稀贵,可入药。犀牛与牛的区别,主要在角的位置上。牛角在头,犀牛角居吻上。任氏之犀牛,在头下部吻上有角往左尖出并勾回。这,正是其与普通牛角区别之所在。 ,;;~dfHm
`!BUd 望月犀牛 pK%' S
字面上的“犀牛望月”,为贬义。因犀牛的角长在鼻子上,影响视物,用以比喻所见不全。风水上的犀牛望月,却是富贵的代名词。 DzMk eX
8[V!e[ 犀牛与耕牛,富贵有别。犀牛贵,耕牛富而不贵。犀牛宜月应之,耕牛则有犁、鞭、浆等应。任氏故居前砂有月,贵气中藏。 -)/>qFj)
420K fVA 故居正前,一山状如弯月。玉池山北部,则有海拔566.6米的明月山。此月非彼月,比起故居前月形山,明月山要高大得多。但犀牛所望之月,惟近前可掬小山可用。盖因犀牛视力有限,望之不远。高山远隔,目力不及,望之何益?名为“明月”却非自用真月,这正是犀牛望月中“月”与非月的重要分野。 3dfSu'
es{9[RHK 任氏之犀牛主贵,得来龙与应砂相印证。百里来龙的任氏故居,少祖金星开度,有武贵之象;又转木星高插,主文笔犀利,均显其贵。前方又具贵砂,先为秀美弯月,华盖、印台之山纷呈,再是高峻的明月山、玉池山,朝、案二山完美无缺。平野上独大之犀牛,没有对手的竞争,毋需狰狞气势,有的是伏卧田洋上的宁静。龙身上的簇拥之砂、广阔的田野与朝案衬托出犀牛之尊贵,使任家新风水清出于蓝而胜于蓝,既非书生气十足的清议朝官可比,也大别于战场上跃马横枪的武将,成为中军帐内运筹帷幄的辅弼之臣。毛泽东曾回忆说:“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斗争。”任氏后来的作为,特别是毛泽东提到的那段日子,正是风水上预示的情况。 L[efiiLh$
,KWeW^z'7 犀牛望月,明代风水理论家徐试可有诗曰:“望月犀牛仰起头,一轮明月喜相朝,但求额上寻真穴,富贵荣华旺百秋。”前两句述形,徐说确凿;后两句穴法,徐言不当。 l!2.)F` x
5NK:94&JE 见诸于《地理天机会元》中,徐论穴法多误。习惯于依据一山一地定穴的徐试可,这次同样如此。犀牛望月是穴居牛额,还是在其它地方,需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无定规。固定一种穴法,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与风水学原则相悖。 -!"8j"pA:
w1Kyd?~%] 早在宋代,蔡元定就认为,牛之穴位,“有鼻、眼、峰、堆、蹄、角、耳、腹之类,看取应如何”,其关键在取应如何。张子微在《玉髓真经》里更列举了同为犀牛形分别下鼻、眼、鼻孔穴的三种例子。 |tkmO:
F);C?SW" 犀牛望月示意图(一) ?*HlAVDcFT
犀牛望月示意图(二) -\vq-n
犀牛望月示意图(三)
'=5N?)
任氏故居穴法天然,建在山脚下的牛蹄上;后山上,任曾祖母等墓葬在牛的右眼上。两处均不在徐试可所说的“牛额”上,清代的任氏祖先显然没有按照明代徐试可所述的办法去做。 ]|oqJ2P
犀牛望月,带来既忠且孝。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母亲去世,但因关山重隔,重任在身而未能归家尽孝,任弼时终生为此感到不安。 uM$=v]e^4
Z2r\aZ-d`
任弼时对党的忠诚,宛如望月之犀牛,炽热而持久,日月可鉴。1928、1929年,任弼时两次被捕,敌人对他施用了残酷的电刑,任坚贞不屈,经过党组织的积极营救和其夫人陈琮英四处奔走,后得以出狱。 <=lP6B
2q>4nN
1925年5月代理团中央总书记、同年7月任总书记的任弼时,是史上最年轻的团中央书记,年仅21岁。但命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这位年轻的革命家,战争生涯和牢狱折磨接连摧残了他的健康,他的生命在人世中只停留了46个春秋。任弼时的英年早逝,有没有先天风水的预示呢? v~SN2,h
7e4\BzCC
“越过了沙漠,别忘了骆驼。”为了纪念这位老资格的中共领导人,任氏故居除了保留原有的样貌外,如今还新建了颇具规模的任弼时纪念馆,表达人民对这位忠诚的共产党人的敬仰怀念之情。 %"tf`,d~3
l}{O
三山拱照 地户低陷 近倚卧牛山、远靠影珠山的任氏故居,西向玉池山,北有明月山、飘峰山,南傍汉家山,三山拱照,“四象”佳美。 1RL SeT
+4 dHaj6
任氏故居作为真龙大结之所以成立,固然与龙脉有关,也得益于前砂的宏伟气象。有了这等气象,加上犀牛望月情真意切,遂使任氏得此地后视为至宝,不相离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地也出了个比“朝议大夫”还要大的官,是新中国立国的元勋,备受尊敬。 j"]%6RwM]
! JN@4 任弼时故居风水态势图
在这片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峙,中隔一河。然而,细看又有所不同。玉池山雄镇一方,是这一方土地上的主要山脉,余皆拥从。从四维看,得两山东西对应夹从的任氏故居,前照后靠,若再兼南北两山旁侍,便为完美。 .,4&/cd
0Pe.G0 #
故居北部居白虎方的飘峰山,与影珠山西出作护的雄峻山脉相一致,再次补强了右方,并与明月山相对峙,互成犄角,遥相呼应,正好有力地屏障了右翼。有诗赞曰:“飘峰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是言其雄伟。 |?8wyP
Al?XJ C B@
可惜,故居青龙方的汉家山则不同,不仅比飘峰山低了 187.1米,山体也要单薄弱小得多。 #&^+hx|
S<44{oH
白虎雄昂,必须镇压。故居后靠之犀牛,也正好有白虎砂抬头现象,故建亭以镇。可是,外白虎高峻,就无能为力了。 :Wln$L$
lsd\ `X5,
外白虎高昂,其实并无不妥,因为是外砂,不影响故居的真龙大结,有时还可应“白虎抬头,儿孙英豪”之说,问题在于青龙砂不能低矮。三山拱照的任氏故居,实际上暗藏危机。 5 m:nh<)#
ft5 Bk'ZJ
一种现象使本来不是大问题的问题陡然严重起来:故居青龙为下手砂,居来水方的白虎砂高,去水方却无力雄起。下手空虚,水口关拦不紧,情况就不可等闲视之。 $kdfY'u
9;jfg|x1[
而另一不易为人察觉的事实是,任氏故居前面的地势,北高南低,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不足。 i*3_ivc)
Hmz[pTQ|87
任氏故居前的白沙河,与地势变化紧密相连,其反映出的风水含义,十分深刻,发人深省。 q~Ud>{
se-}d.PwL
发源于铜盘乡明月村坳上屋的白沙河,于任氏故居右前,三水归一,自北而南流至故居前呈玉带状缠绕后,再向左曲折流去。左前,汉家山兜收去水,使去水曲折南流,在长沙县王岳湾注入捞刀河。 $%<gp@Gz
6BMn7m?
平日,白沙河河水淙淙,浅可徒涉。唐家桥以下,水势渐大,到5里外的徐家桥,便可通农家的小船。汛时,白沙河水深过腰,洪水经捞刀河宣泄入湘江。 8EQ;+V
8LOzL,Ah
故居来水呈现天门开的妙局,三水归一仅是表面现象,有田园万顷之水倾而注之,状极可喜。如若去水关拦吉,地户闭合,此即为全美之水,可惜情况未如理想。 gDH x+"?
x!J L9
地户与天门相对。《入地眼图说》曰:“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