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信心‘通往解脫的不二法門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楼主  发表于: 2025-03-16 08:46

0 信心‘通往解脫的不二法門

[color=transparent]探寻解脱的路上,信心仿若一座不可撼动的山王,是解脱的必经之路。当信心如坚固山王般毫不动摇时,上师的加持光芒,便如影随形,永不消散。

信心,绝非一时兴起的冲动或盲目的跟从,而是基于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深刻领悟与笃定信仰。它是在历经无数次内心挣扎与尘世考验后,依然坚定不移的抉择。犹如在黑暗深邃的夜空中,为行者指引方向的北极星,无论风暴如何肆虐,始终熠熠生辉。

对于修行者而言,上师是解脱路上至关重要的引路人。他们以自身证悟的智慧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将佛法的真谛倾囊相授,帮助修行者穿越无明的荆棘。本尊,则是修行者依止的核心圣尊,蕴含着佛法无尽的慈悲与加持之力,是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的根本依托。

当修行者的信心坚固如磐,如同精心雕琢的纯净容器,便能够毫无阻碍地承接上师的加持光芒。这光芒,宛如春日暖阳,消融内心深处的贪嗔痴三毒坚冰;恰似智慧利剑,斩断束缚心灵的烦恼枷锁。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困苦磨难,还是修行途中的重重障碍,这光芒都能赋予修行者无畏的勇气与超凡的智慧,使其从容应对,不为所动。

在这条解脱的必经之路上,信心的坚固体现在日常修行的点滴之中。每一次虔诚的顶礼,都是对佛法无上敬意的表达,犹如在心中种下解脱的种子;每一遍专注的诵经,都是与上师的心灵对话,让加持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每一刻安住当下的禅修,都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度探索,使信心在寂静中得以滋养与增长。

从初入佛门时的懵懂探寻,到历经磨砺后的笃定坚守,信心如同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根系深深扎入佛法的肥沃土壤。它不仅为修行者抵御尘世的风雨侵袭,更为其搭建起通往解脱彼岸的桥梁。这座由信心构筑的桥梁,横跨生死轮回的湍急河流,承载着修行者对解脱的殷切渴望与坚定决心。

解脱,并非遥不可及的虚幻梦境,而是在信心的引领下,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实践,逐步实现的心灵蜕变。只要我们将信心化作坚实的步伐,稳稳踏在这条必经之路上,上师的加持光芒必将照亮前行的每一步,直至引领我们抵达解脱的光明彼岸,实现生命的究竟圆满。
[color=transparent]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沙发  发表于: 2025-03-17 09:53

你每天做一次功课,像吃饭那样不缺少。

所谓的“行”,就是每天保证做一个朝暮功课。要保证按质按量来完成这个功课,定得多和少都按自己的情况来。像这样,你就像吃饭一样一定完成功课的话,那就一定能往生。大家不要把行想得太复杂,就是几件事:第一,你每年参加一次百万佛号的共修法会。有人问:这个法会究竟开到什么时候?这个法会实际是给阿弥陀佛开的,阿弥陀佛的愿尽到未来无量无数劫,所以这个法会会一直开下去,你记着每年参加一次就可以。第二是要落实到,你每天做一次功课,像吃饭那样不缺少。第三,你平常随分随力地多做一点好事,做点功德。这就好比你在佛教里赚了一些钱,这些钱你全部存起来投资在往生极乐世界上用。你不要有轮回里的打算,不要想来世还做人、做天等等,这样就行了。——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板凳  发表于: 2025-03-18 07:59

净界法师:      用你的财富供养弱势团体,与供养佛像不一样!

这个供佛它是怎么样,借事显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陀慈悲就用佛像来代替。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是说,你修一切的慈善事业,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诸位,你的所缘境必须要是三宝。当然有些人会说,欸,我们布施要平等,从心态是平等。但是你今天用你的财富去供养弱势团体,跟用财富去供养佛像,从因缘观来说是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你们两个同样会因为这个布施的因缘,来生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你供养佛像还有一个因缘,就是你跟佛像结缘了,诸位,这个非常重要。

从佛陀的角度,佛陀的大悲心是随时希望众生跟他结缘,十方诸佛悯念众生,是如母忆子。所以只要众生肯回头,从攀缘六尘的境界里面,只要稍微回头,跟佛陀仰望一下感应一下。那不得了,诸位,你只要跟佛陀结过一次缘,佛陀就有办法了。佛陀最怕就是说,你跟他无量劫来一个缘都没有,那完了,他救你都不知道从哪里救你。

蕅益大师说,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浅易难深,总在于缘,就是因缘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些人称念几句他就有感应?因为他前生已经念过很多次了,他今生只是最后把它补齐而已。所以众生能够度化,跟佛陀的关系,这是从因缘建立起来的。《法华经》也说,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就是说,你哪怕是跟佛陀一个微小的结缘,用散乱心供养一朵花,或者你跟佛像一个点头,一个合掌,我们都不能忽略这个因缘,因为你未来的成佛就从这里开始了。就是借事显理,假借因缘事相,最后会开显真如。

净界法师《法华与净土信解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3楼  发表于: 2025-03-19 08:08

四种根本功德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你必须具有四种根本功德。

具有大悲心的人,会拥有觉心。
远离虚伪的人,能够持守戒律。
不自欺的人,有清净的三昧耶。
远离贪爱的人,会有羞耻心和非皮毛的友谊。
总之,若你具有信心,在修行上也会成功。若你有决心,将可以持守你的誓戒。

为了佛法的修行,你必须谨慎,在内心深处要如心骨般坚定。(译注:表示强大的决心,以及永不放弃的勇气。)

将五毒从根斩断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你必须将五毒从根斩断。

嗔心重的人会受到最大的痛苦。
愚痴深的人就像野兽般,不能理解佛法。
高傲的人不能长养美德,且树敌多。
贪欲重的人不能持戒,也常会被诋毁。
嫉妒心强的人有很大的野心,也喜欢耍心机。

不要追逐这五毒,你应从内在斩除它们,当五毒一生起的刹那就将之放掉。恣意地投入五毒的人,只是制造自身的悲苦罢了。

——《空行法教》
——莲师亲授空行母伊喜措嘉之教言合集
——娘•让•尼玛•沃瑟、桑杰•林巴取藏
——祖古邬金仁波切口授
——刘婉俐译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4楼  发表于: 2025-03-19 08:09

净界法师 :     为什么要早点学《法华经》

到这里三周说法就已经圆满结束了,做一个总结。我们学完三周说法有一个心得,其实一个人,特别是凡夫,你要越早修学《法华经》越好。

你没有修学《法华经》,你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诸法因缘生。你没有学《法华经》,你的人生就是顺从过去。你过去是什么因缘,你今生就什么因缘,你逃不出八识的魔掌,这不可能。如果没有学《法华经》,你看唯识学就看把你看的准准准了。就是,哦!你今生是第八识变现出来,就是第八识变现了你的色身,也变现你的思想,也变现你的执着。然后你就在这个思想、执着、业力当中,三个纠缠不清了。

那么来生呢?来生也是这样,叫恒转如暴流。所以你看唯识多可怕!说一个人的人生,你没有学理观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一个水流,从过去流到今生,再从今生流到来生。你把唯识学学完了,你的人生就看透了,过去、现在、未来看透了。你为什么喜欢布施呢,恒转如暴流;你为什么喜欢持戒呢,恒转如暴流。直到你学《法华经》以后,你发觉以唯识学来看你,欸,不准了。

诸位,你如果研究唯识学,说这个理论好像不太适合我。恭喜你,你已经跳脱因缘观了。所以你早点学《法华经》,你会站在真如的角度面对你的因缘。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自己的因缘,因为你要引导你,你要让你产生增上意乐,你要满足你一些需求,是的。但是你在过程当中不能执着,你一执着那就产生障碍。

所以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当然你如果是追求人天果报,追求空性涅槃,你不用学《法华经》,那这个很简单,路途又短又快。但是这么长的成佛之道你不学《法华经》,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一定的。太过漫长,而且凡夫位暴露在生死轮回时间又长。

那么你学《法华经》你就知道,哦,佛陀要我们成佛,那可不是要我们硬碰硬,原来是可以两阶段成佛的。我可以先到极乐世界稍作休息;然后从极乐世界再转到亲近十方诸佛,再成佛。这个就是方便有多门。有些人批评净土宗说,你们修净土宗是逃避。

诸位,你把三周说法看一看就懂了,怎么叫逃避啊?这叫善巧方便。你早点学《法华经》,你会站在一个成佛之道的宏观,做长远布局。今生要怎么走,先到哪里去,然后再到哪里去,再到哪里去,你会清清楚楚。就是永远让你保持意乐,又可以让你不断的增上,还不影响你成佛的速度。这个就是《法华经》妙的地方,它随时在真如理观跟因缘观之间,达成平衡,互相融通。

净界法师《法华与净土信解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楼  发表于: 2025-03-19 08:15

净界法师:      同样往生,受持戒法的为什么比做慈善事业的人品位高!

中品往生的有三种人,前面两种: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都是属于声闻种性,中品下生是属于人天种性。声闻种性当然他在修习是以持戒为根本,持戒的功德。这个持戒的功德跟下面的中品下生做慈善事业还不太一样,因为你这个慈善事业那是通于所有的人,你看外道没有遇到佛法,他也可以做慈善事业,但是持戒只有佛陀出世才有、你必须佛弟子,只有佛弟子才有办法持戒。你说基督教、一贯道他有办法持戒吗?他不可能去受持如来的戒法,所以他们这些人叫做慈善事业慈善家。

那么慈善事业跟持戒有什么差别呢?诸位可能听过一个公案,叫做茉莉夫人的持戒,我们简单讲一下:

说是在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一队商人到海中取宝,取宝以后,这个商人因为有智慧,就得到很多珍贵的珍宝。回来以后他就把一部分的珍宝,供养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看到这些珍宝很奇特起欢喜心,就把所有的夫人都叫了出来。他有六万个夫人,福报大,叫出来以后,只有第一夫人茉莉夫人没有现前。当然这个时候,波斯匿王的心情是想要展现他的恩德,请你出来又没出来,他有点不太高兴,派侍者再请一次,结果茉莉夫人还是没出来;所以波斯匿王有点生气,就亲自到茉莉夫人的寝室去看看怎么回事。

他本来是要来责备茉莉夫人的,结果一看到茉莉夫人的身相,光明巍巍身相庄严,她这个时候没有化妆。这个时候本来是生气就起恭敬心,说:夫人你今天是修什么法门,如此大威德?茉莉夫人说:没有!我今天就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因此而对八关斋戒起了欢喜心和信心,他说:这个八关斋戒怎么功德这么大?茉莉夫人回答说:我也不知道,要不我们一起去问佛陀吧!佛陀就开示持戒的功德。

佛陀跟波斯匿王说:你看我们整个印度十六个国家的珍宝多不多?波斯匿王回答说:很多!光是我们国家的珍宝就很多,何况是整个印度十六个国家的珍宝。佛陀说:你用所有十六国家的珍宝去布施,比不上茉莉夫人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那么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为什么少时间的持戒,能够超越这个慈善事业呢?在戒律里面提出了两个差别,他说持戒跟慈善是有两个差别:

第一个有本期誓:因为持戒你要有愿力,每一个人受戒一定要发愿: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他有愿力。我们都知道有愿力去生起的行为,以愿导行这个心力强。你们两个人同时去大殿扫地,功德不一样,有一个人是我一定要去扫地,有一个人是可有可无,反正你找我去,我就陪你去,我有去也没关系,没去也没关系,这个人功德就小了,因为他没有决定性、没有产生决定想。

所以你今天要产生一个强大的善业跟恶业,都一定要产生决定性,所以在戒律里面,在《唯识》的业果篇也讲到:说一个人他偶尔造了一个罪业,罪业以后他赶快起忏悔,他一时的失念,断相续心,这个业力薄弱的,因为他没有一种相续心、没有一个决定想。所以一旦要产生强大的业力,一定要有愿力。

第二个遍该生境:持戒的所缘境是普遍含该一切有情众生,慈善事业不可能有这种胸量。比方说我持戒,我持不杀生,我是对谁都不杀生,我对一切的有情不是人而已,包括天上的飞鸟、包括地上的蚂蚁。我是对一切有情我释放一种不杀生的讯息,我等于是布施它们遇到我的时候免于恐惧。但是你做慈善事业做得到吗?不可能,你去放生的时候,到了菜市场看到这些众生很可怜,你顶多救一些刀下的众生,你当时的所缘境也就是当下的所缘境,所以所缘境有广略的不同。

第一个心力强弱的不同,所以持戒的人第一个他愿力强、心力强;第二个所缘境广。所以你们两个人同样去做慈善事业,一个受了菩萨戒,一个没受菩萨戒,两个人造同样的善业,功德完全不同不一样。而这个缘起法,跟你内心的活动是有关系,你的心的造作。那么这个持戒的人,他一生受持清净的戒法,以持戒的功德回向到净土去,当然就比下面做慈善事业的人品位高了。

净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6楼  发表于: 2025-03-19 08:31

对治我执,要面对一个实有的我,其中有个深刻的内涵--我们一直在面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对付幻觉有个诀窍,就是不要用力的去面对,而是轻柔的用智慧去处理,在对治我执的过程中,面对自己从粗到细的各种深浅情绪时,都会有着不同层次的安忍,这会让你的智慧越来越轻柔且有弹性。过程中这些安忍的经验,能不断地提升你的智慧层次,让你看到一层一层的假象,也越来越接近实相,察觉这种轻柔与弹性,好好熟悉、运用它,我们会越来越懂得巧妙的化解我执。这就好像对某个人来说,他在梦里中了几千万的彩票,他在梦里觉得非常惊喜,醒来却啥都没有了,刚醒来时会有失落甚至生气的情绪,甚至还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认为有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一开始就把现象视为如幻,就不会想用很猛烈的力量去对治,很辛苦去对付它,因为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拿真实存在的方式去面对它,自己当然会更痛了,要用一份巧妙的力量去调御。
比丘某某
2025/03/18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7楼  发表于: 2025-03-19 09:47

如果你产生嗔心的话,那你拿什么来修行忍辱。


当你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
因为你过去世曾经伤害过他人的果报,
你没有做过伤害他人的事,
报应是不会到你的身上,
所以这就是因果真实无虚的标志。

对于伤害自己的人不要去产生嗔心,
如果你产生嗔心的话,
那你拿什么来修行忍辱。
——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8楼  发表于: 2025-03-20 07:45

净界法师 :    我们拼的是临终,但是这些情况要注意!

我们净土宗念佛的人,在生命当中会有两种功德出现:第一个,你今生的身心世界能够离苦得乐;第二个,临终能够往生西方。那么这两种功德,最重要的就是临终的往生。因为你不能够离开三界,你念佛人还是失败。因为你生命没有产生大方向根本上的改变,你违背了弥陀本愿安立四十八愿的本意,这句佛号绝对不只是让你得到来世的快乐而已,这不是弥陀设计的本意。  

所以净土宗的成败只有一句话——就是你临终是不是往生,这是关键!临终成功,你就是成功;临终失败,你今生就是失败。不管你平常这个佛号,把你的今生生命念得多好,因为这都是生灭法,所以净土宗千念万念,整个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拼临终!你平常可以充满了逆境,这个都没关系,这都是一时的。

所有净土宗的人,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愿我临终无障碍”,因为这个太重要了!

你平常起业障,这个没什么大不了,该还的还,但是临终的时候你还不起。临终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这种条件来起业障,因为你不能这个时候失败,否则,那你就得付出一生的代价。所以你平常起业障,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你临终起业障那就惨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让所有的业力临终不能起现行。

这个业牵涉非常广大。因为你无量劫来在整个第八识的仓库当中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你怎么办?所以你必须要先过滤。《楞严经》讲,先把强大的业抓出来。其实有些业,它不一定有得果报的力量,也就是说它没有急迫性,它不可能马上得果报;但是有些业有急迫性,它马上要得果报的。你在处理业障之前,最好先把业做一个区隔。  

怎么区隔呢?《楞严经》它讲出一个判断的方法。

它说一个人会造业,他一定有感受。你曾经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快乐的感受,不管你是去骂人、去打人、去做杀盗婬妄,它一定会给你一种莫名其妙快乐的感受。因为我们对于痛苦的事情是排斥的,你真的产生一种虚妄的快乐、乐受出现。  

第二个,这个乐受带动你一个邪恶的思想,你认为这样对你来说有好处,是作功德想。

第三个,当这个思想不断地活动以后,你产生一种执着了,受、想、行,当这个思想产生一种坚固的执着,你已经产生数数现行,深生好乐,非做不可。好,糟了!当你的思想产生一种主宰性、产生一种强烈的习惯性了,这个业就一定会得果报,临终一定会得果报。  

所以会得果报的业,它必须两个条件:第一个,“数数现行”,你现在还在造作;第二个,“深生好乐”,你造这个业的时候是非常欢喜,谁劝你都不听。这个业它不管是杀盗婬妄哪一个业,它一定会在临终起现行的,来破坏你的佛号。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种有急迫性的业先抓出来,否则你不可能去面对所有的业。

就是有的业它已经沉淀下来。比方说,你今天做一件事情,你是被迫的,叫做偶一为之,在某一种情况下一时的失念,做了以后你马上忏悔,而且你已经断了相续心,也不再造作了,这个业没问题,它已经是沉淀下来了,它已经没有得果报的力量,它虽有业,但是没有力量,它也没有形成一种业力,它只有业没有力。 

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在处理业之前,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业都会形成障碍,有些只是业;但是有些业会形成障,叫做业障。你先把那个会障碍你的业抓出来,先处理业障这一块——就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个业,你要小心!因为它活动炽盛,它已经是一个活的业力了,它一定会在你临终得果报的,一定会的!不管善业恶业。

所以我们在面对业之前,你必须先看清楚自己的业,哪些业是一个已经死亡的业、沉淀的业,这一块你先不要管它;哪些业是充满强烈的生命力,不断地在活动,不断地在增长的业,这一块你就要先注意,你先把这个业做一个区隔。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9楼  发表于: 2025-03-22 07:44

净界法师:       五十岁后你的来生酝酿的差不多了,除非死亡到来之前还可以改变!
当现行跟种子产生一种循环的时候,这种业你就要小心了!就是“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跟种子之间产生一种强烈互动的时候,这个就是带有生命力的业,就有得果报的力量了。  
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已经变成果报了,那就不能改变了。所以我们忏悔的时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活络的业它还在酝酿,但是被你抓到了,这个业有问题了,它还没有得果报,就是处理这一块;当这个业成熟了,那你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认命了!你今生的果报是没办法改变了。比方说你是一个女众,你有本事把它忏悔变成男众?试试看,不可能!凡是这个业得果报了,佛法叫做认命。  
所以你看佛法,佛教的修行,重点都是放在未来、来生,佛教是一个活在未来的宗教。因为讲实在话,你今生能改变的有限。你今生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业已经成熟了,你打开经典看看佛陀的开示,佛陀说的所有的功德,绝大部分都在讲来生的事情。因为你今生很难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一群成熟的业起现行了,所以佛教的思想观是这样——让你放弃今生,注意来生。
我们凡夫刚好相反,我们太重视今生。我们是重视果报,凡夫是重果报,而轻忽你的因地,我们是宁可重视今生而放弃来生,在果报上计较。其实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会跟谁结婚,会生几个小孩,谁做你的子女,你今生的财富有多少,基本上都固定了,很难改变了;而且今生的你跟你今生的行为没有关系,跟前生的你有关系。你今生的快乐,你不要太得意,跟你今生没有关系,不是你今生造的,你要感谢前生的你,那是你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你今生很痛苦,你也不要怀忧丧志,也不能怪今生的你,那是因为你过去一时的糊涂。  
所以佛教的因缘观,它是隔代受报的,叫做异熟果。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去创造来生的你。当然你现在还没有创造,你现在叫酝酿来生的你。但是如果你到了五十岁以上,大概差不多了。当然你可以透过佛法去改变——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所以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当然佛陀在世有很多释提桓因,其中有一个释提桓因他五衰相现。天人是很安稳的,他突然间不安本座——坐在他的座位上,坐不住了,心很躁动。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了,福报将尽了,他就很紧张。当然帝释能够找的就只有一个人——找这个大梵天。大梵天说,这个生死的问题我没办法。那怎么办呢?刚好有佛陀出世,你赶紧去求佛陀。所以释提桓因赶快在生命结束之前,用神通力飞到佛陀的精舍,去面见佛陀,然后向佛陀忏悔,念了一句皈依佛,然后就往生了。
往生以后,他就堕入到一个母驴的肚子里去了。因为他在业力成熟之前,忏悔、发愿、皈依了,那个母驴突然就像发疯一样,把那个瓶子给打破了。这个女主人一气拿棒子就打驴子,这个母驴就流产了。流产以后,这个释提桓因得果报的那个驴——那个小驴就死掉了,又重新回到释提桓因去,再做一次的寿命。这个是在经典里面典型的——在业力没有得果报之前最后的机会了,赶上最后一个机会。当然他运气好,遇到佛陀出世了。  
那我们今天要讲什么事呢?就是说,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所以忏悔业障最好的时机,就是它不能得果报。现在在酝酿当中,你随时可以破坏它,你随时可以按开关,按STOP,它就停止了,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做!也就是说要得果报,它必须是一个不断在增长辗转的业力,就像那滚雪球。你每一次在造作而且深生好乐,那么这个力量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你都没有出手去阻止它,直到得果报为止,那么这个业就是一个临终的障碍了。即便这个时候的业,在你心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循环,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信心‘通往解脫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