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1、下手砂简介 )bXx9,VL 有地无地,先看下臂。
t,1! `/\ 看地有何难,先观下手山。
r,@X>_} 去水一边的砂手,为下手砂,又叫下臂、下关,下手砂对地理的重要性很大。有下关,则有结作,无下关,则无结作。下关重叠,结作愈大。下关空旷,没有必要前往寻地。
S]%U] 未看后龙来不来,且看下关紧不紧;
{e[pSD6 未看结穴稳不稳,且看下关回不回。
eTRx 6Fri(
;E? hz 2、下手砂在哪里?
s]<r 青龙白虎白虎齐全的地方,不问左右,都需要下手一山兜乘得上手山过,才是吉地。
xnuv4Z}]t m#'rI=}! p2c=;5|/Q 假如穴前水流右水倒左,则左为下手,要左臂一山逆水,长于右山,兜住右边山水。
`NWgETf^# ?"<r9S|[O +6M+hO] 假如穴前水流左水倒右,则右为下手,要右臂一山逆水,长过左山,兜住左边山水。
+9
p`D 这就是逆关,为吉地。
m/c&/6nk
QD;f~fZ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g6/N\[b% 3、下手砂作用 'Kzr-)JS 逆水下关,为财砂,最能发财。若下手短缩,兜上手山水不过,其它好处皆不得力,乃是假穴,不可点穴。
VO;UV$$ 杨公云:
R ms01m>Y 惟有下手救得人,世代不教贫。
ivUsMhx>S, 廖公云:
8xpYQ<cax 问君如何富,下山来相辏。
.6 ?>t!&W 问君如何贫,下山顺水奔。
LVFsd6:h 董德彰云:
5az
4N T 下砂收尽源头水,儿孙买尽世间田。
FDd>(!> 《何知歌》云:
BOiz ~h6 何知人家富了富,下臂重重来抱顾;
NuS|X
何知人家贫了贫,下关空旷不朝坟。
KkL:p?@n
<AAZ8#^ .Lr)~
4、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 ZDkD%SCy 大抵逆水砂不虚生。凡见一山迢迢弯曲, 逆兜上手水者,便宜寻索龙穴,一定有结作。
*[1u[H9Cv +b,31 6n6VEwYj 若有大河,不可只论小水,又须以大河水论顺逆。大抵有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之。
e]*=sp!T E%\7Uo- p1VahjRE- 如图一,小水倒右,大河水倒左,却要近穴右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左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b~Pxgfu" Ril21o! j fByh";<`P 如图二, 小水倒左,大河水倒右,却要近穴左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右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V3A>Ag+^~
2HK JGO$4DK-1 大地模型和下手砂位置
uJ/?+5TU 5、下关砂有力与无力 @FdCbPl$ 凡下关砂,又须审其有力无力。若徒有下关而不近穴,或低小,或短缩,或顺水不回,谓之无力,虽多无益。若其山高障,回护顾穴有力,虽只一重,或只十数步,亦能结作。
Fx[A8G q>|[JJ*6_N a[74%L?
+65~,e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平面位置
8} ?Y;>s\ 6、曾氏下手砂 c<h!QnJ
三僚曾氏的下方砂手,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梁。自北向南延伸100余米至三僚河畔,砂手高约2、3米,宽约3、4米,整个山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毛竹,象一道绿色的屏障,护卫在三僚曾氏的村庄。
E4v_2Q -w Ux)p%- O*J_+6
,+f0cv4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F`BgKH! 7、皇家助修下手砂手 U_}A{bFG 明初曾氏的
风水大师曾从政,发动族人在曾氏总祠(今三僚村委会后)下方水口筑起砂手,屏护着三僚水口,以贮财聚气。因为曾氏当时人丁未旺,族人辛苦了三年,刚把下砂垒好,不料沈氏人多,蜂拥而来,仅一个晚上就一铲而平。曾氏族人多次修建砂手,均被沈氏破坏。
]D) 'I` n@07$lY@; 01{r^ZT`RH 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多次为明成祖请到北京,施展堪舆术,授官太史,获御赐“开口名师”匾。明成祖第三次请曾从政上京,为祈年殿择址后,曾从政因年老体弱,不服北方水土,卧病北京。
Q(;B)
W]yClx \ 曾氏下手砂侧面
Neo^C_[vN ss0'GfP Y zBA{FE 明成祖派太监询问曾从政有何要求时,曾从政说:
C=dx4U~
臣不求金银,但求圣主助臣,修完祖祠的砂手。
97]a-)SA e9Ul A A{8K#@! 曾从政病故北京后,明成祖念其有功皇室,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砂手。
? __aVQ7 #?$'nya*u >SxZ9T|%
s{z~Axup- 站在曾氏下手砂头前,回看下手砂
'Elj"Iiu
*e-ptgO 站在曾氏下手砂尾部,看下手砂
Q+!0)pG5#
ULNAH`{D 曾氏下手砂上,新建的三僚(三个茅草屋)
_D2bGZN BheEI;} 8、曾氏下手砂,发丁上万 6mF{ImbRbS 从三僚曾氏族谱反映,这座砂手的建设,是三僚曾氏人丁兴旺的开始。
Zu0;/_rN ^`jZKh8)h \Ul.K!b7 三僚村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先有陈刘沈,后高曾廖。三僚村居民,先有陈氏、刘氏、沈氏,后来才有高氏、曾氏和廖氏。
C>:/(O >\?z37:T lA.;ZD! 相传在宋、元之间,三僚村内沈氏人丁很兴旺,虽然曾氏、廖氏出了很多先生,但一进行什么风水建筑,沈氏便仗着人多势从,进行干预。现在曾氏下砂已经历时近六百年,曾氏人丁大旺,成为万丁之族,而沈氏却在三僚村里消失殆尽。
$nfBvf
:Hf0Qx6 站在龟蛇水口,看曾氏下手砂
kToVBU$
@( n^S?( 曾氏下手砂简介
%7(kP}y* 9、太监墓 s*)41\V0 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着令县衙,征发民夫,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二名太监中,其中一个不服三僚水土,病故于三僚,三僚曾氏感激其建砂手有功,合族为其送葬。
inPdV9 -#S)}NEn ~[uV 太监的墓地就建在砂手之上。曾家人把太监葬在砂手上,也希望借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砂手,防止沈氏再仗人多破坏砂手。
VTJIaqw 下手砂上的太监墓
如今太监墓的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依稀可辨:
\Sw+]pr~ 明钦差力士官黄公讳榜之墓;
/\-2l+y>J 太史从政公再召入京都施X卒上命力士官黄公护柩回X公XX吾地因葬此焉;
HL(U~Q6JQ 曾姓合族立石;
7Js>!KR 道光五年孟冬吉日重修。
N,/BudFo 全文完。
[ 此帖被山水有源在2019-09-26 22: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