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五龙山,松柏苍翠,蜿蜒十里,陶清河水库,碧波荡漾,水鸟翔集。就在这山水相依的地方,有一个成村年代久远、人文底蕴深厚、风光钟灵毓秀、生态环境优美的历史古村,它就是宋代明德皇后的故里——荫城镇李坊村。 Cc0`Y lx~(
李坊村,原名西李,成村年代可上溯到殷商之时。村庄形成之初,有李姓人家在由南而北的陶水东西岸上落脚居住,于是村名遂称为东李、西李。明朝时,东李村有王姓人曾在朝中任作坊使,村人以此为荣,将东李村改成王坊村,而西李村亦随之将村名改为李坊。李坊村位于陶水、八谏水、陶清河交汇之处,处于北五龙山、南五龙山的断裂带之间,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资源丰富,生态和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代时,村人李肇,曾任后唐检校司徒,后在征讨石敬塘时阵亡。其子李处耘,字正元,由长兄李处畴抚养成人,好武善射。先后被后汉、后周招募从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在河阳镇守李继勋麾下服役,起初并不被重用。一次在武将文官的聚宴之上,以射箭助兴,李处耘连射四箭,箭箭中的,继勋十分惊奇,后委以重任,掌管河津。李处耘曾对李继勋说:“河津是重要关口,来往人很多,怕有奸细活动,应严加防察”。经过数月严查,果然抓获契丹间谍,搜出了契丹与西川、江南勾结,企图夹攻后周之腊书,受到殿万京军首领赵匡胤的器重,被诏到帐下任都押衙。显德七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李处耘被封为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左右卫将军。在平定泽、潞二州后,又升为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宋朝初期,盘踞扬州的李重进拒不称臣,李处耘承旨,为行营兵马都监,率军征讨。收复扬州后,李处耘即任扬州知府。他面对战火焚毁、民生凋敝的扬州,竭力安抚,广施善政。建隆三年(962),他奉命还京,扬州百姓跪伏遮道,啼泣挽留。李处耘还京后官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赐甲第一处。乾德元年(963),郎州(今湖南常德)发生叛乱,宋太祖遣慕容延率军进剿,命李处耘为都监,军队到襄州,李处耘向军中将士发命,“进军陵城,要走大道,不得践踏田禾,不得擅闯民舎,违者斩首”。由于军纪严明,体恤百姓,征讨大军迅速抵达江陵,在三江口大破叛军,缴获船只700多艘,斩杀叛军4000余人,郎州叛军闻风弃城逃散,荆湖之地日趋安定。后来,李处耘因与主帅慕容延不谐,交相轮奏,被贬谪为淄州刺使,后忧愤成疾而死。李处耘的长子李继隆,字霸图,以父阴补供奉官,因平定蜀川,被选为果、阆监军。后又征江南以寡破众,宋太祖闻其勇敢,十分器重。接着在征太原、御契丹、取北汉、攻辽国中,料敌出奇,每得胜算,大功卓著,累迁任镇州都监、环州团练使、侍卫马军都虞侯、指挥使、灵环等十州都部署、镇安军节度使、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傅、太师、府同三司。历事三朝,谦谨保身。卒后赐赠中书令,谥“忠武”,与李沆、王旦配享真宗庙庭。其次子李继和,字周叔,亦以父阴补供奉官,三迁至洛苑使。他对镇戍边疆,很有见地,曾上书朝廷,“镇戍当城,甚悉及言边将,内忧窘之,外忧馋毁,宜赏厚恩深,不必事从中制,皆要务也”。后统兵击卫埋族于天麻川,诸族皆惧,求内附。他历任原、渭、仪都巡检使,泾、原、仪、渭、并、代州钤辖,殿前都虞侯。真宗以其精心戍事,甚嘉之卒后赐赠镇国节度使。其三子李继恂,亦官至苑洛使、顺州刺史。其长孙李昭亮,字晦之,四岁补东头供奉官,累迁西上阁门使。历任潞州兵马钤辖,代、赢、定十数州知州,成州团练使,宁州防御,延州观察使,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殿前都虞侯,真定路都总管,武宁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德军节度使等职。谙悉军事,为政尚严,信义素著。真宗曾亲书“亲贤勋旧”赐之。卒后赐赠中书令、谥良僖。其曾孙李惟贤,字宝臣,累官西上阁门使、高州刺史、莫州知州,善宣辞令,很受宋仁宗宠爱。特别是李处耘次女,天生丽质,聪颖敏慧。开宝六年(973),宋太祖赵匡胤为追念谪淄州刺史的李处耘,将其纳予晋王赵光义为妃。开宝九年(976),赵光义继承皇位,太平兴国三年(978),封其为皇妃。因她恭敬庄重,才华横溢,宽厚仁慈,深得宋太宗宠爱。雍熙元年,册封为皇后。她视太宗诸子,皆如亲生,对皇太子赵恒,精心抚育,情感甚笃,亲如嫡母。至道三年(997),宋太宗驾崩,宦官王继恩与参政知事李昌龄密谋,企图废掉太子,在这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斗争中,她坚定地同宰相吕端等大臣匡扶赵恒登上皇位,宋真宗继承皇位之后,专门为她修建了万安宫,称其“万安皇太后”,景德元年(1004),她辞世于宫中,被谥号“明德”,后世称其为明德皇后。 K7FuMB
李坊村作为宋太宗赵光义宠爱的明德皇后的家乡,其父兄又均是大宋名臣良将,况且李坊距宋朝京城汴梁亦不甚遥远。因而宋代以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口增加,大户豪宅,鳞次栉比;寺庙观堂,二十有七;作坊店铺,买卖兴隆;千祥云集,物阜民安,很快成为上党地区规模较大的村庄之一。三里长的街道之上,一里一座观音堂,香烟缭绕袅袅,锺磬之声不绝,其它寺观神庙也各占福地,尽享人间香火。优其是创建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洪福寺,乃是“太祖征河东,兵马经此,帝望见红妆,默祝保佑,果蒙灵应,后乃建寺,奉大士香火”的(见洪福寺内现存的 《重修眼光圣殿碑记》)。宋太祖赵匡胤征河东,到上党,《潞安府志》曾有这样的记载:宋建隆元年,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叛乱,“帝自将征李筠,围泽州,克其城,李筠死之。进攻潞,李守节(李筠的儿子)降,大赦,免潞租一年”。由此可以看出,洪福寺正是太宗皇帝秉承太祖之意,为报答菩萨保佑太祖之佛法无边、彰显其皇恩浩荡而下令在明德皇后的家乡专门兴建的,金代赐名洪福寺乃寓“诸佛降祥,百福骈臻,洪福齐天”之意也。洪福寺自创建以来,香火旺盛,佛事不断,四方香客,蜂涌而至。金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完颜雍还亲自题额,尚书礼部又专赐洪福禅院牒碣,此碣现在仍然镶嵌在眼光菩萨殿的东墙之上。整块石碣高41厘米,宽48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上刻:“尚书礼部牒:洪福禅院。尚书礼部牒;潞州知度院僧德净,狀告承买上党县西李大悲菩萨殿,自来别无名额,今纳訖钱一百贯文,立洪福禅院,勘会是实,须令给赐者。惵奉勅可特赐洪福禅院,惵至准勒,故牒。大定肆年陸月。奉直大夫行太常博士权员外郎刘、中宪大夫行员外郎李、宣威将军郎中耶律侍郎、中奉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学丞同知制诰修国史王”等文字。洪福寺金代赐额之后,元至正九年曾大修,明隆庆九年又重修,明天启年间装绘了佛像,清乾隆年间再次修葺,从此规模渐宏。,中轴线上,前有山门、天王殿,中有眼光菩萨殿、罗汉殿,后又大佛殿,两侧另有配殿、厢房、廊庑以及禅院、方丈院其中眼光菩萨殿、罗汉殿、大佛殿皆面阔三间,进深三楹,单檐飞出,九脊高立,殿顶平缓,琉璃筒瓦。殿身用小扶角石柱,柱身收剎明显。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横栱长度超过宋《营造法式》之规定。梁架明露,砍削规整;梁枋斗拱,构件奇特;施金贴粉,彩绘精致。装饰图案以花卉为主,富于变化,色泽以石青、石绿、石黄、白粉为主,鲜艳、淳朴、浑厚,是研究宋金时期上党地区木结构寺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v'a]SpE5
明清两代,李坊村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街道整齐,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村上的耕读之家、商贾世族、官宦门庭也日渐昌盛兴旺。李氏家族世代为官,又出了一位皇后娘娘,当然家大势大,占了西边大半个村,“三节楼,铁裹门,四周高墙似堡垒”,人称“凤凰寨”。另外郭家、郜家的豪宅大院遗存,如今也依然保留着昔日的风采。堂号为“大德堂”的郭家,是一个亦农、亦商、亦儒、亦官的豪门世族,清咸丰年间,郭文甫、郭星照兄弟二人,皆因品行端正,被荣举赉奏,同登仕职,其戚友共同在他们家门上拜赠巨匾一块,上书“珠树联辉”四个金字,其家其它门上还挂有“德元基吉”、“天相吉人”等匾额,充分显示了其家品德是善利之本,上天保佑好人的信念。李坊村还有一郜姓之家,其门上的“视履考祥”、“履信思顺”、“其旋元吉”的匾额,全出自《易经·履卦·上九》,时时在提醒着世人“人生之路,艰难曲折,只有祥察自省,抬头看路,方能一切顺利,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