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何为后悔?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514
威望: 2598 点
金钱: 2689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70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01-29 10:26

0 何为后悔?

恶作是悔的意思,后悔。后面会分辨恶作本身的含义与悔不同,但从心所讲是悔心所。
二恶作者,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第二恶作是指,以追悔为体性。障碍止为业用。
(一)体性
《百法论解》:“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
这里讲得更详尽。什么叫恶作?指厌恶所作之业,追悔为体性。“恶作”标准的读法是恶(wù)作,“恶”是厌恶。厌恶所作之业,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起了厌恶、嫌恶的心,觉得不对。比如过去拿了单位的公款,没人知道,后来觉得做得不对,心里不舒服,有点厌恶以前的行为,就叫“恶所作业”,前面做的行为后面厌恶。“追悔为性”,由此发起追悔为体性。恶作心所正指后来的追悔,追悔是由恶所作业发起,首先厌恶以前的行为,然后追悔,二者是因果关系,厌恶是因,追悔是果,只有先厌恶先前的行为,才有后悔,不厌恶不会后悔。

(二)业用
“障止为业”,障碍奢摩他为业用。有追悔就障碍了寂止,心处在追悔中会不安,此时没有寂止可言。这很显然,如果过去做了某事现在后悔不已,心必然是不安的,这时就没有寂止,这可以观察。睡眠障观,恶作障止,二者是一对,分别障碍止观。
恶作可以是善,但如果没调控好,会成为修道障碍。五盖中有掉悔盖,即掉举恶作盖,悔是恶作。恶作如果没用好,会成为五盖之一,障碍修
(三)依《论解》补充
《百法论解》(窥基大师造):“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
恶作是对于果假立因的名字,因为先厌恶所作之业,后来才追悔的缘故。这是说恶作立名的方式是果立因名,在果上假立因的名字。为什么这样讲?前面做了什么业,先发起厌恶,然后才追悔的缘故。恶作的体是追悔,追悔是以厌恶所作业即恶作为前因,先恶作后来才能追悔,没有恶作,不讨厌前面的所作,就不会有后悔,任何行为都是这样。而恶作的自体是追悔心,为何安立恶作的名字?因为追悔心是以恶作为前因发起,从因立名就称为恶作。实际追悔不是恶作,这一定要分清,恶作是厌恶所作,追悔是后来后悔,二者是因果关系,不是一体的,但在果(追悔心)上安立了因的名字,所以称为恶作,这就是果立因名。
这点在其他论典中举了一个譬喻,就像十二缘起中的六处,眼耳等在母胎中长成叫六处。处是以前业为因发起,即以先前的业为因才有这一世的六处长成,所以六处又称为“先业”。这种立名与此处一样,也是果立因名。六处是否是前世的业?不是,它是前世业的果,前世业是它的因,但就在六处果上安立了因的名字,称为先业。此处恶作也是一样,恶作心所正指追悔心,恶作不是追悔,是前面的厌恶所作,以它为因发起追悔,所以将追悔说为恶作。
以上恶作着重讲恶所作业,对已经做了的行为发起后悔,有时对没做的也会后悔,这也算在恶作中。
又云:“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
后悔先前不作某事,也是恶作所摄。比如追悔说:我过去没作这样那样的事,真是后悔,这也是恶作。后悔过去做了某事、没做某事都叫恶作,虽然名字中只有“作”字,没有“不作”,实际都包含,不管做了还是没做,只要后悔就叫恶作。比如前面有机会可以打某人报仇,那时心软没做,后来想起心里很后悔,那次机会我没抓住,该打的时候没打,真是后悔!这是后悔前面没做打他的事,也叫恶作。或者前面有机会闻思修,比如有两三年时间可以学法,报了班学修,结果没好好学,两三年过了到今天一想,“哎呀我真愚痴!前面有机会闻思修我没做,真是后悔!”这是后悔前面没有好好闻思修,也叫恶作。这可以举很多例子说明,应广义理解恶作的含义,不管前面做没做,后面后悔就叫恶作。
后悔的内容有作和不作,二者分别有善和恶,这样就有四类,或者加上无记有六类,分别成善、恶、无记性。作了善、不作恶后悔是恶性,作了恶、不作善后悔是善,对无记后悔是无记。恶作通于三性,本身不决定是善不善等性,要看追悔的内容。追悔造恶是忏悔,这是善法;追悔修善,修善后后悔了,就成了恶,会毁坏善法;对无记之事后悔是无记法。这点下面还要细讲。
最后对睡眠和恶作心所的自体作说明。
又云:“有义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
有人说睡眠和恶作心所二者各自都有自体,和其余心所行相有别的缘故。为什么讲别有自体?因为睡眠和恶作与前面任何心所都不一样,睡眠是睡眠、恶作是恶作,各有自体,不以前面某个心所为自体。关于这点有多家说法,有说睡眠是思、痴等,正义就是此处所说,睡眠、恶作不以其他心所为自体,二者有自己的体,因为相上不同,所以不同于其他心所,这是正义。“随痴相说,名世俗有”,随愚痴的相而叫它世俗中有,即世俗中有睡眠和恶作心所。“随痴相说”是指二者都与痴相关,但它有自体,就叫“世俗中有”。
(四)解释恶作通三性
关于恶作通三性,下面依蕅益大师《成唯识论观心法要》细讲。
《观心法要》:“此通三性者,先已作恶,今方追悔,或先不作善,今方追悔,皆名为善。”
恶作心所通于三性,首先举例说什么是善性,有两种情况,先前作恶,现今才追悔,或者先前不作善,现今追悔,这都叫善。比如先前作了杀盗淫妄等恶业,现在后悔,这是善;或者先前没做善法,现在追悔,这也是善性。前面举了例子,先前没有好好闻思修现在后悔,这是善,比不后悔好,对没作善法后悔,后悔的当下就是善。
又云:“若先已作善,今方追悔,或先不作恶,今反追悔,皆名不善”
如果先前作了善,现在追悔,或者先前不作恶,现在反而追悔,都叫不善。比如先前修了布施供养,现在后悔,“那时我真傻,那么多钱白白送给寺院了,白白供养了某人,现在我钱少了,很后悔!”这是不善。或者先前有机会打某人,当时心软没打,后来后悔,这也是不善。
又云:“若先作无记事,今乃追悔,或先不作无记事,今乃追悔,仍属无记。”
先前做了无记的事现在后悔,或者先前没有作无记事现在后悔,都叫无记。这容易理解,先前做了某事或没做某事现在后悔,做的或没做的事是无记的,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这时的后悔属于无记。比如出门忘了锁门,后来想起时很后悔,这就属于无记。锁不锁门不属于善或不善,所以后面后悔是无记。或者拆电器时把它拆坏了,后悔不应该拆,这种后悔也是无记性,拆电器不是善或恶,对它后不后悔没什么差别。
悔通三性,了知此点后要善巧运用,在行善上不要追悔,在作恶上要励力追悔,对未作恶法不应追悔,对未作善行应当追悔。像这样善巧用心就能遮止恶的悔心、发起善的悔心。




























恭摘|归乡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