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1、下手砂简介 vKW%l 有地无地,先看下臂。
RWoiV10 看地有何难,先观下手山。
m&x0,8 去水一边的砂手,为下手砂,又叫下臂、下关,下手砂对地理的重要性很大。有下关,则有结作,无下关,则无结作。下关重叠,结作愈大。下关空旷,没有必要前往寻地。
g5"g,SFGr 未看后龙来不来,且看下关紧不紧;
7}#vANm 未看结穴稳不稳,且看下关回不回。
2D!'7ZD
ooq>/OI0 2、下手砂在哪里?
V*AG0@&! 青龙白虎白虎齐全的地方,不问左右,都需要下手一山兜乘得上手山过,才是吉地。
\i&yR]LF e9:l uaGg8 假如穴前水流右水倒左,则左为下手,要左臂一山逆水,长于右山,兜住右边山水。
99eS@}RC j4l7Tx JrQN-e! 假如穴前水流左水倒右,则右为下手,要右臂一山逆水,长过左山,兜住左边山水。
l(`w]=t& 这就是逆关,为吉地。
s 2$R2,
a0n
F U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v|"{x&I. 3、下手砂作用 Rl)/[T 逆水下关,为财砂,最能发财。若下手短缩,兜上手山水不过,其它好处皆不得力,乃是假穴,不可点穴。
1idEm*3&( 杨公云:
*=
D$ 惟有下手救得人,世代不教贫。
<E^:{J95 廖公云:
-{w&ya4X 问君如何富,下山来相辏。
tQ/w\6{ 问君如何贫,下山顺水奔。
J3'"-,Hv 董德彰云:
/yOd]N;$ 下砂收尽源头水,儿孙买尽世间田。
QL)UPf>Kp 《何知歌》云:
WFB2 Ub7 何知人家富了富,下臂重重来抱顾;
-8o8lz 何知人家贫了贫,下关空旷不朝坟。
QA%GK4F70
*7R3EUUk z#\Z|OKU
4、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 5GY%ZRHh 大抵逆水砂不虚生。凡见一山迢迢弯曲, 逆兜上手水者,便宜寻索龙穴,一定有结作。
F3qi$ 3HM >Kr,(8rA %1 v)rg
y 若有大河,不可只论小水,又须以大河水论顺逆。大抵有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之。
6Ym[^U $ey<8qzp o0/03O 如图一,小水倒右,大河水倒左,却要近穴右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左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D"o>\Q 0 #q_LB ,Bta) 如图二, 小水倒左,大河水倒右,却要近穴左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右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F=gV
!At _^hSqz saV3<zgx 大地模型和下手砂位置
o1Xk\R{ 5、下关砂有力与无力 YcGqT2oLP 凡下关砂,又须审其有力无力。若徒有下关而不近穴,或低小,或短缩,或顺水不回,谓之无力,虽多无益。若其山高障,回护顾穴有力,虽只一重,或只十数步,亦能结作。
qmK!d<4 "[8](3\v wF%XM_M
_
9k^Hd[L$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平面位置
e"bF"L 6、曾氏下手砂 $a-~ozr`C
三僚曾氏的下方砂手,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梁。自北向南延伸100余米至三僚河畔,砂手高约2、3米,宽约3、4米,整个山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毛竹,象一道绿色的屏障,护卫在三僚曾氏的村庄。
$'&5gFr9 z!1j8o2 1"'//0
7
b+C>p2 %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r,J>2`l 7、皇家助修下手砂手 USbiI% 明初曾氏的
风水大师曾从政,发动族人在曾氏总祠(今三僚村委会后)下方水口筑起砂手,屏护着三僚水口,以贮财聚气。因为曾氏当时人丁未旺,族人辛苦了三年,刚把下砂垒好,不料沈氏人多,蜂拥而来,仅一个晚上就一铲而平。曾氏族人多次修建砂手,均被沈氏破坏。
`)%eU~ "qF&%r' p7k0pSt 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多次为明成祖请到北京,施展堪舆术,授官太史,获御赐“开口名师”匾。明成祖第三次请曾从政上京,为祈年殿择址后,曾从政因年老体弱,不服北方水土,卧病北京。
HU'd/5fun
v-l):TL+= 曾氏下手砂侧面
_#L
IG2d Y,8M[UIK ;6]+/e7O 明成祖派太监询问曾从政有何要求时,曾从政说:
YF;8il{p 臣不求金银,但求圣主助臣,修完祖祠的砂手。
RFZrcM :4WwCpgz, hVlL"w*1 曾从政病故北京后,明成祖念其有功皇室,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砂手。
\nJrjHA N(
/PJJ~ 'UB<;6wy
We9mkwK7C 站在曾氏下手砂头前,回看下手砂
Pc$<Cv|vz
Sd)D-S 站在曾氏下手砂尾部,看下手砂
KomF)KQ2r
hA"N&v~ 曾氏下手砂上,新建的三僚(三个茅草屋)
1{,WY(,c A$oYw(m# 8、曾氏下手砂,发丁上万 ]y(#]Tw\ 从三僚曾氏族谱反映,这座砂手的建设,是三僚曾氏人丁兴旺的开始。
N\vc<Zpn ['c:n? A$
S9
` 三僚村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先有陈刘沈,后高曾廖。三僚村居民,先有陈氏、刘氏、沈氏,后来才有高氏、曾氏和廖氏。
pymT- F;z FKvn 8U8"k 相传在宋、元之间,三僚村内沈氏人丁很兴旺,虽然曾氏、廖氏出了很多先生,但一进行什么风水建筑,沈氏便仗着人多势从,进行干预。现在曾氏下砂已经历时近六百年,曾氏人丁大旺,成为万丁之族,而沈氏却在三僚村里消失殆尽。
E:i3
/Ep?
U,]z)1#X| 站在龟蛇水口,看曾氏下手砂
KavRW.w
sFGXW 曾氏下手砂简介
L7KHs'c* 9、太监墓 'rg$%M*( 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着令县衙,征发民夫,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二名太监中,其中一个不服三僚水土,病故于三僚,三僚曾氏感激其建砂手有功,合族为其送葬。
bc&:v$EGy 3*;{C|]S auO^v;s 太监的墓地就建在砂手之上。曾家人把太监葬在砂手上,也希望借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砂手,防止沈氏再仗人多破坏砂手。
O,bj_CW x 下手砂上的太监墓
如今太监墓的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依稀可辨:
QQ?` 1W 明钦差力士官黄公讳榜之墓;
/yI~(8bO 太史从政公再召入京都施X卒上命力士官黄公护柩回X公XX吾地因葬此焉;
CSD8?k]2 曾姓合族立石;
n3)g{K^ 道光五年孟冬吉日重修。
k}BNFv8 全文完。
[ 此帖被山水有源在2019-09-26 22: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