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但是必须要知道,最后那个使用方法的主宰是能知之自性。
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你那麼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呼吸是生命本来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辈子自己呼吸不知道。我常常说,什麼时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时候,在枕头上想睡睡不着时才听到自己的呼吸,对不对?(眾答:对)
诸位的经验,现在你听不见呼吸声,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开了。呼吸是生命活着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体感觉属於阴的;思想是生命活着的精神,属於阳的。所以中国讲阴阳,是两个代号啊!不是呆定的,你也可以把它阴阳反过来做代号,就是A啊B啊都可以做代号。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的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麼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
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还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竇这里强迫呼吸(师示范)。像这样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坚持做两三个月就能得益,也许就能好了。还有中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有这三高的人,也可以这样做。这个方法真正持续做,血压这些就恢复正常。不过,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更高,会很害怕,没有信心不敢坚持,这里头有巧妙的,说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调整。鼻竇的呼吸(师再示范),这样五六次,然后嘴里“呸”一声。先把鼻子打通。所以你在办公室那样斜坐着,是很难受的,最好端坐做这个呼吸,精神会好转起来,气也更顺畅了,这是很重要的。先要知道鼻竇粗的呼吸,慢慢练习到任何时间,都知道自己深层微细的呼吸。
当呼吸慢慢静下来,中间有没有思想?一定有思想。这时你就体会到生命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话,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三个初步动相,一个是唯心的,一个是唯物的,一个是心物一元发生的作用。
当你静下来后,听自己的呼吸,思想还在转动,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动,但后面那个能知道的没有动过,你把握那个能知道的就静下来了。
可是静下来你就发现身体有问题,唉唷!我腰这里不舒服。唉唷!腿痛,头胀。刚才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个原则,你已经检查了自己的身体。假使绝对健康的人,眼睛一张开,整个身体是轻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记忆力越来越强;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脑筋,而是那个知觉的观感增强,很多书原来读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想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那是普通的聪明,而智慧的话,原来不懂科学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现在翻译西方哲学的名词叫直观、直觉,那只是智慧的表层,深层还有东西。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由六妙门开始,你们坐在这里一边听,一边知道自己呼吸进出,能够做到吗?老实讲,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假定有一位坐在这里,一边听话,一边还写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进进出出完全知道,这个人差不多可以谈修行了,这叫“知息入”。
我这样一讲,你们自己测验一下嘛!一边听一边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这里开始。等于说眼观鼻,鼻观心;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是心来观。如果是这样修行,很快有进步的。
“知息入,知息出”,你们现在听到呼吸没有?听到没有?听不见,你们哪里听得见!只靠一点感觉嘛!就是说,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这样才叫做修行,修止观。如果打起坐来,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那算个什么修行,算老几啊!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我知道自己呼吸的“进、出”,你要学我一样,脚还在跳手还在动,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气息进进出出,没有一点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给你拉回来了。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呼吸更好,听不见你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
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所以道家又叫这个男女结合,阴阳双修,等于女人跟男人配合连在一起。道家说阴阳配合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就是“意”,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的。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愚痴是佛学名称,就是笨蛋的笨蛋,我们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你修行时,把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了,听其自然,而知道自己呼吸往来,这个就是安那般那了。然后思想完全没有杂念,完全空灵了,这个呼吸慢慢充满,它自己自然停止了,这个叫做止息。
你们有工作的人,一天在外面随时紧张,那个紧张的情绪,就是思维最深的这一念。随时紧张使身体内部细胞的呼吸都会停止,会形成病。所以你们工作那么紧张,随时会使人生病、衰老,会破坏生命。一般人随时紧张,也常常呼吸停止,这是走到破坏生命这一面去了。
要想修道,就把念头空灵了,很自然地听呼吸,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而且不加助力,不紧张,然后呼吸慢慢停止,与念头配合了,这个叫修道,叫做工夫了。
*****
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的。呼吸变得深长,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头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经讲得很清楚,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为什么如此?佛没有说。那同你的身体健康有关系。如果静坐时你的呼吸忽长忽短,这可能是你当天的情绪不定,吃的东西不对,乃至天气变化都会有影响。
当呼吸粗重时,你会感觉到在鼻子尖上,渐渐、渐渐的,感觉到了眉心,最后才到了头顶。当你还不够静时,你好像感到有东西进出。其实并不是空气真的进出你的头顶,都只是你心里的感觉。当你念头定住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那就是息。
所以,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好像在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房中跑来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儿,不用去帮他忙。这也像是看着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知道鱼在那儿,你不用去碰它。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
整理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
怎么做这养气工夫呢?不要用鼻子吸气做气功,马路上灰尘大,空气脏,所以我们在都市千万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气功,只要心境宁静,不必用耳朵去听,只要感觉到呼吸的往来就好了。
我们本来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练习,或者对呼吸加以控制管理,只要感觉到我们原有的呼吸状况就好。如果感觉到什么地方不顺有阻碍的话,只要思想继续宁静下来,静上一段时间,自然就调和顺畅了。
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么工夫。
《孟子与公孙丑》
---------------------------
初步上座修止,最重要的先调身。调身的第一步,先调气。气就是人身四大中的风大。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呼吸怎么调呢?调呼吸与做气功是两回事。气功包括道家、佛家、密宗、瑜伽术,一共有两三百种,不外乎在两个鼻孔想办法。我说不要做气功,并不是说不要调气。
人有天然的呼吸。你一上座以后,万事不管。呼吸粗、细、长、短都不要去管它,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听其自然的听。)不要去领导它,也不要拒绝它。慢慢地听。你听听看,呼吸蛮好玩的,开始短促,慢慢深长。
你不要认为我的功夫很好,不必搞这个玩意儿,错喽!要想少病少恼,即使是登地菩萨也还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听呼吸要不增不减,让它自然。不过,在这中间有个毛病,叫你们听呼吸,调呼吸。结果变成去管理感觉了。怎么说呢?上座调呼吸,开始一两下还听着呼吸,但是,听几下以后,便去管身上的感觉了,念头被生理上的感觉牵去了。这话很难体会,非在此间打过滚来的,不容易知道。呼吸一往一来是虚的,生理反应的感觉跟呼吸比起来,比较实在,比较坚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们业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听自己呼吸往来,不要管身体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
不要控制呼吸。一切道理都不管。不要再下注解,在心里又讲许多道理,那又不能心息相依了。要知道,修“心息相依”的法门,只是修止的初步。修心息相依,调息,由粗的呼吸,配合心性的注意力,变成很细的气。慢慢的,气充满了。但是,不要有充满的感觉,这是表达的话。很细的呼吸,变成很缓慢,很久很久才有一次呼吸。在这个阶段,杂念妄想就比较少了,甚至感觉到杂念妄想完全没有了。但是,你不要欢喜,这下到达了没有妄念,空了。这样一来,杂念妄想又来了,呼吸又来了。听其自然。
整理自《习禅录影》
-----------------------------------------
但是有一点要搞清楚,我们修天台宗止观,坐在那里打起坐来,呼——吸——呼,然后听听鼻子,问他修什么的?“修止观”,笑话!这样就叫止观?那不过是呼吸、调气,是修止观法门开始调整的步骤而已!
然而后世的人就把那个抓着当止观,于是乎几十年打坐,一天到晚听呼吸、观鼻子。你观这个鼻子做什么?鼻子两个烟囱,等断气后,不过是一块臭肉。而且你猛观气干什么?气是你管得住的吗?那个气被鼻子吸进来,一定要出去,出去又吸进来,你管它干嘛!你想把气管住不吸、不呼,不可能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修止观不能成就?都是拿到草纸当公文、鸡毛当令箭。现代人很好玩,问他修什么?修止观,接着不要问了!他坐在那里搞鼻子呼吸,还以为这个就是止观。
《宗镜录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