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1、寻找帝师的祖坟 '?j[hhfB- 昨天文章中提到,咸丰皇帝的帝师,河南陈州府教授、鲁山县教谕,赵吴先生(正七品)的墓地,笔者一直感兴趣,帝师的祖坟在哪里?询问了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时代很远了,过去一百五六十年。
xIOYwVC 在村中徘徊了很久,遇到老人就上前递烟搭话,没有什么收获。只有老人说,赵家有老坟区域在村后,喝形:冲天飞凤,至于是不是帝师的祖坟,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得到赵家的家谱。
h/'b(9fS 太阳已经西斜,笔者没有办法,只能重读圣旨碑,翻来覆去研究圣旨内容,希望知道帝师的原籍,因为这是历史真实的文物。结果果然有重大发现,圣旨记载,帝师赵吴先生的父亲名叫赵思朱。
w'[^RZW:j 2、找到帝师老爷和爷爷的祖坟区域 b-)m'B}` 笔者与徒弟姬常勇先生,驱车前往,赵家村后面的老坟区域一一查看, 结果在祖坟区域发现重大线索。该祖坟为乾隆年间下葬,墓碑赫然刻着,孝孙赵思朱的名字(赵吴的父亲),此墓主赵湖和妻子刘氏合葬墓。赵湖就是帝师爷爷的父亲。后来又在前方,找到赵思朱的父亲赵廷学与妻子合葬的墓地,也就是帝师的爷爷。
UY(pKe> 赵家老宅后面的祖坟区域是帝师赵吴的祖坟(赵吴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均埋在此地)
$N
!l-lu=
赵思朱爷爷赵湖的墓碑,刻有孝孙赵思朱
最后确认村后的祖坟区域,冲天飞凤,就是帝师的家族祖坟,后来又向村民一一打听后人人丁和官贵近况。该墓后人,人丁过千人以上。古代出过七品知县,七品帝师,八品修职郎、八品孺人,现在有七品官五六人,八品官三十余人。
0m3:!#\ 赵氏老宅古村、知县老宅、帝师和知县祖坟鸟瞰
\`ya08DP(
冲天飞凤地理大局
3、地理研究,讲究以事实为依据 kGz0`8URu 地理研究,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道听途说,不能模模糊糊。必须要搞清楚来龙去脉,一个成功的人物,他五岁或者十岁之前下载的最近祖坟是谁,如果都在一块,那就最好。地理研究是一是一,二是二的学问,不能主观猜测。
}MUQO<=* 地理古坟的应验结论研究的三个主要手段:
y\a@'LFL (1)、与村里头脑清醒的老人聊天; @ Sq
=q=S
(2)、仔细查看家谱; SRU}-
(3)、翻来覆去研究碑文。 eo#2n8I>=1 脱离这三个手段,一切的考验古坟都是道听途说,一生都在吹牛,一生都没有进步。

古人的家谱对家人的功名和坟墓,一般都有清晰的记载
Sw1z^` 笔者见过一些考察地理的队伍,主观臆想和道听途说为主。比如他们考察一个五品官的祖坟,结果一直在看他的爷爷墓地,玩命鼓吹。实际上其爷爷下葬时候,五品官已经四十多岁的。
XZh1/b^DMN 也有地理师考察一个将军的祖坟,实际上看的是其庶母(父亲小妾,毫无血缘关系)的墓地。
}s9eRmJs 一切的地理结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佐证,才能相信。多向村里的老人打听,多看碑文,多翻人家家谱,多个渠道的证实结论,才是最可靠的。
)6~s;y! 冲天飞凤正面
4、冲天飞凤 z%FBHj 后龙从南而来,逶迤起伏,将入局,冲起金星为凤凰头。两侧主脉下垂,形如凤凰两翼,喝形:冲天飞凤。
)Y@E5Tuk> 巨蟒身上,一路石脉奔落下来
站在案山远看冲天飞凤
飞凤两翼为大帐,紧靠头部右侧的右翼,横龙出脉,脉上石脊隆起,一路奔落下来,强壮如巨蟒,虽然无剥换之意思,但是到头部落入平坡,脱换干净,化石成土,到头微微束气起顶,吐出坦毡,余气很长,两边界水清晰。龙虎环抱,外侧缠护各有数层。
)JNUfauyT 穴前大河横过,右水倒左,凤头劈落一脉作青龙,逆收横水。白虎砂也是来龙的枝脚送砂而已,左右相抱,外有缠护数重。
D8OW|wVE 冲天飞凤,穴前以横琴为案山
站在巨蟒尽头,正看横琴为案山
站在案山前,看去水扣和左侧缠护
站在案山前,看来水扣和右侧缠护
站在明堂,正面看帝师祖坟
穴前案山平横如琴,主文贵。内气融聚,外阳宽畅,下关有力,罗城垣聚,远秀拱揖。
H0!LiazA> 未字来龙,右水倒左,南方丙水来,走东北丑口,穴立辛山乙向兼戌辰吉度分金。
Z-md$=+}w 下葬后数十年,曾孙赵吴贵为帝师。孙子赵思朱夫妻,凭借子贵,得皇帝诰封。后来子孙有出过知县和一些七品官。
c0I;8z`b 咸丰年间的类似诰封诏书
5、附录赵思朱和胡氏(帝师的父母)受封圣旨 ^bD)Tg5K 咸丰皇帝的诰封赵吴的圣旨,立碑在赵吴的墓地(仙人坐殿)的左前方,圣旨原文如下:
*5e"suS2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D^_]x51>
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 L=7Y~aL=
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 ILN Yh3
尔赵思朱,迺前署河南陈州府教授、鲁山县教谕,赵吴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义,弓治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 9Dat
oi
兹以覃恩赐封尔为修职郎,锡之赐命,于戏! A7`+XqG
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 [8kufMY|
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Z.^DJ9E<1
制曰: I{/}pr>
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 0mt lM(
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 M0jC:*D`"
尔胡氏,迺前署河南陈州府教授、鲁山县教谕,赵吴之母,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 teQ<v[W.
兹以覃恩赐封尔为八品孺人,于戏! J Wh5gOXd
贲象服之端严,诞膺鉅典 5`_UIYcI
锡龙章之涣江,用表荣施。 3]46qk'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c)Z Gy]ZYo( 冲天飞凤正上方近看
赵氏村庄鸟瞰,红色位置为知县老宅
知县老宅为戌山辰向,贪狼木星高照,主丁财两旺,子孙贤良
6、寻找墓地,不应该舍近求远 VnjhEEM!
人生享荣华之乐,死葬丘山之陵,富贵荣华,终有一别。 Jw+k=>
卜宅卜地,祖宗规矩,家族大事。 hFW{qWP
笔者考察大量古代大户人家的祖坟,多数都是在村子附近两三里之内,远的不过三五里。极其少数有超过十公里的,只有极个别的案例有几十公里之远。 1{fu 一般情况下,每一种地形都有地理宝地,都出人才。地理师傅要勤于研究各种地形,探索在当地地形下寻找下葬之处。不应该劳民伤财,忽悠人家本县没有宝地,需要去隔壁县、或者隔壁省、或者去国外寻找下葬之地。
[:hTwBRF 其实古代明师,基本都在村子附近寻地下葬,最近在河南考察的案例,多是南蛮子所为,也是在村子附近为人择地下葬,后人常常多有富贵。很多大师看不起的边角小地,只要卜地得当,后人依然是富贵显达。
`6No6.\J 每个省都出人才,每个县都出人才,每个乡都出人才,甚至多数村子都出人才。
!iNN6-v% 地理师傅不应该舍近求远,一心寻找自己心中的宝地。实际上,宝地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只是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已。
f9%M:cl 地理道路依然漫长,笔者日夜苦研,遍访名地,与山川草木为伴,与青灯古籍为友,争取再花二十年时间,登上地理学说的最高峰。
U"qR6 全文完。
[ 此帖被山水有源在2019-11-27 21: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