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由是漂流五浊,莫返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一)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9
威望: 1560 点
金钱: 3247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69(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21-09-17 15:04

0 由是漂流五浊,莫返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一)

由是漂流五浊,莫返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一)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由是漂流五浊,莫返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

——《佛说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






先看这几句,这是序缘起的第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面谈到“推寻源流”。推寻源流分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谈一切众生本具的寂光真净,这叫“真源不二”;第二个层次是谈“妄派成殊”,就是由于我们有烦恼的业识的心随染净缘,就生起了十法界的圣凡的差异。这一段就是正面地序《佛说阿弥陀经》的缘起,这个缘起也是一桩大事因缘。



前面讲妄派成殊,就是“妄识纷纭,遂有圣凡之异”。“由是”就是由前面众生本具的性觉本明,然而他一念无明,不觉,就生起了世界,生起了众生相续,生起了众生的业果相续。这些就是无明缘起。



《楞严经》阐释这个是很细微的,也是非常详细的。其原因就是:我们妙明觉性本来是无分别的,那种性觉必明的状态。然而他忽然生起了一个觉明,就生起了一个对待——能所,这叫一念不觉生起了个能所,就是全体的妙真如性就成了无明了。前面谈到“一念不觉生三细”,这就是无明的三种细相,“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三细、六粗的概念是智者大师首先提出来的。这样的一个情况,无明生起来。






无明的一个特点:必然就有对待——有能有所的差异。这个差异一出来,就必定要跟“异”又有个对待,就有个“同”来跟异对待。既然“有异有同”,就必然又生起一个“无同无异”跟它对待。于是,器界的诸法、正报的有情众生的法,就一下子顿然生起来了,那就扰动了、汩没了我们的妙真如性。



有这个能所对待,就会生起我们的思虑,思虑生起来,就会生起一个虚妄的六尘。这样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自然地心相就浑浊,这就有尘劳烦恼出来。所以这个世界是怎么生起来的?是由于一念的动相,一念实际上就生起了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依报世界是我们虚妄心里面的异相,差异之相。有这个“异”,就要跟“同”来对待——妄心里面的同相。开始动了之后,动极就生静,静就形成虚空之相,所以虚空是我们众生妄心当中的同相。有同有异。



那什么叫无同无异?前面是谈无情的世界,后面显现的就是有情的众生,有情众生就是无同无异。无同就是不相同,众生和众生的业报身各有差异,人和人之间都不同,人和动物那更不同,这叫无同。但是,他又无异。什么叫无异?无异就是他又没有差异,他又有共同点,就是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四大构成的,他都有心识,这些是相同的。无同无异。所以,有情众生是妄心当中无同无异所生起的相。





《楞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有一个很长的偈颂——选根偈,判断二十五圆通哪个是当根之机的圆通。这偈颂第一段就谈这个问题——妙真如性随染缘显现的无情和有情的世界。这个偈子很简练,但我们可能读过了不一定会形成概念,《楞严经》太深邃了。第一句“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这句是指我们的性觉之海是澄清的,是圆融的,是本觉奇妙的,是表达我们前面讲的性觉必明这种妙真如性不变的体性。它怎么随缘产生了一些差别相呢?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妙真如性一念妄动,形成一个明觉——能明和所明,就因能明生起了一个所明的所,因明立所。这个“所”也是虚妄生起来的,生了这个妄所,就失去了真性,叫作所立照性亡——妙真如性本有的智慧的觉照就迷失了,覆盖住了。“迷妄有虚空”,由这个迷妄的觉,就把本有的妙明的真空晦昧为一个顽空了,真空成了顽空,那顽空就表现为虚空。





“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就是依着这个虚空,所有的世界之相就依空而建立,这叫结暗为色,动为世界。后面会谈到四大是怎么在妄心里面显现出来的,风大是我们无明的动相,结暗昧为色法。所以,动就为世界,静就为虚空。刚才讲,静是妄心当中的同相,世界是妄心当中的异相。“知觉乃众生”,色法杂了妄想,这个妄想之相就是业报身。这就是由真如随染缘生起的无情和有情的众生的过程。



由这个,就漂流五浊。众生离开了本觉,叫舍父逃逸,在动静、同异的对待能所当中漂流,就形成了五浊的状态。五浊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事相相互交扰,浑浊真性。这样就舍父逃逸,就越来越远了,境界为缘长六粗。最后就是业系苦相,造的业把你系在三界,你就动弹不了,很难再返回我们本有的故乡——一真法界的妙真如性。众生本具妙真如性,现在就是漂流了,舍父逃逸。佛看到这一点是很悲愍的,以他同体的慈悲心来示生在这个堪忍——“堪忍”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示现救度我等众生。这个就是正面地序说释迦牟尼佛来说《阿弥陀经》的一大事因缘的缘起。





对这句话,传灯法师也有很详细的、更为深入的解释,这就是钞文部分。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叫“久证真常”,不是这一期的示现。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的时间劫数之漫长,那是多少世界碎成微尘,一个微尘一劫,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劫数都超过这个。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特别谈这个问题。



久证真常,还哪里有迦毗罗卫国王宫,在那里托胎受生呢?这些都是示现,不是真实地像我们凡夫受一种业力,到这来投胎,来受生,他不是这样。只是由于我们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尤其常常堕落到三恶道,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在这个娑婆世界来“出世”——出兴于世。出兴于世的目的是做什么?就是要来度众生。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由是漂流五浊,莫返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