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献法师|我们几十年的修行,真是在“学佛”吗?
原创: 广献法师 金湖县大佛寺 昨天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到了人身也闻到了佛法,那么怎么做才更圆满呢?
1
我们学佛,常常搞不清楚“佛学”跟“学佛”。佛讲经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律论一切经典,这是佛学,是让我们对佛生起信心,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研究佛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学佛。所以我们闻到佛法是为了学佛,不是佛学。学佛的什么?学佛的智慧,学佛的为人处事。
2
历代祖师一直强调四个字——依教奉行。就是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才是学佛。我们研究佛学就是要知道佛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们学佛跟自己的内心世界、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系。
佛度化众生他是怎么做的?佛的慈悲心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慈悲心?我们的慈悲心能不能培养起来?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修净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
可能修行的形式有变化,我们在这边是每天先皈命先发愿,再念佛,可能别的道场不是如此,可能有的念快一点,有的念慢一点,有的坐着念,有的站着念,这只是形式的问题,这个就是随缘。
但是我们却一直在追求,怎样念才好?谁念的对?谁念的不对?我们经常讲身、口、意的造业,所以我们在造的种种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与佛同步,没有依教奉行。我们一直沉迷在佛学里面,却没有真正地学佛,这是根本原因。
3
实际上佛与众生没有什么差别,一念心净就是佛,一念烦恼就是凡夫。我们讲自性平等,但是佛的身、口、意他不造业,我们造业,我们自做聪明,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强加给别人,所以我们才有矛盾,有矛盾就产生烦恼,有烦恼而去造业。
佛陀很有智慧,他因参透了我们众生内心的境界而沉默,他看到你在想什么,他看到你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看到你追求财色名食睡,但是他保持沉默,并且他默默无闻地去帮助苦难的众生。他不说,因为说了你也不一定信,所以他不去造口业,而是尽其所能地去帮助众生,这就是佛陀。
那我们凡夫呢刚好反过来,因为我看不透你,你也看不透我,然后我看你怎么做的,看你说的话,我去说你、说别人。实际上在说谁啊?是在说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看到人家哪里对、哪里不对,我们就去说、去做,实际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所以我们凡夫不但伤不了别人,伤不了有智慧的人,反而伤了自己。我们来念佛,特别是有点文化的,就一直沉迷在佛学里面,然后用佛学去衡量别人,看别人做的不对,做的不好,自己生烦恼,最后伤害自己。他可能没有文化,做的也不如法,但他内心深处只有一句佛号,最后他离苦得乐了。
六祖慧能说过“上上智也有下下根的人,下下根也有上上智的人”。
如果你是上上智的人,但是整天沉迷在佛学里面,然后衡量自己,衡量别人,你就是下下根的人,就是在伤害自己;没有文化的人,是下下智的人,但是他相信一句佛号,老实把一句佛号念好,后边他离苦得乐了,这是上上根的人。
所以上上根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追求上上智。我们来学佛一定要记住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提醒自己不去造业。
4
我们道场的宗旨跟师父的愿力是一致的:“不管别人做的对不对,只看自己做的好不好”。目的是什么?是让自己能做上上根的人,心在佛号上面,不去造这个业,不去生这个烦恼。
我们学佛以后,要从生活中慢慢地改变。我们现在的样子是我们前世跟今生的业力造成的,现在业力成熟了,得了这样的果报。所以我们要去改变,不再说别人不好,想说别人的时候就想着都在说自己。
如果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就不要以你的行为,以你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去造业,其实真正学佛是很简单的,没有那么多想法才是真正的学佛。想法多了那不叫学佛,那是在找烦恼。
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结什么样的果,这个果就是从行为上产生的。
希望大家时刻反观自己的内心,心在想什么?心在做什么?要把你的心拉回来,拉到你想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上来。
我们学佛是看自己的心明不明白,我们佛学的目的是要明理,所以我们不是去参照外在的东西,整天去说别人,整天衡量别人,而是要往自己的内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