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圣云:死者下葬后,其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形成的途径,在冥冥中对活着的人进行作用、左右着在世间亲人的一切气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地下阴阳两气,呼出来之后就形成气流或直观点说就是风,通过升上天空后就形成云彩,降落下来后就形成雨水,水在地下流行的就形成为生气,生气在地下流行,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而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因此人也是阴阳两气的结晶体。同理,每个活着的人都有阴阳两气,死后人之肉体虽然消失,但阴阳两气仍然没有消失。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还活。故下葬者,要找一个龙真穴的、有生气的阴宅,让穴地之生气和骨胳聚凝的阴阳之气结合来、形成良好的新型生气护佑在世嫡系亲人。
经书云:人死有气,气能感应,影响活人。这种感应是有事实根据的。例如西边产铜的山发生崩塌,东边用铜铸成的钟就不撞而鸣,这就是感应。再比如,春天来到,树木抽叶开花,放在家里的谷、麦种子也自动发芽。
气在地下运行,它运行时,顺随地势走,它聚集时,也随地势停止。丘陇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气在运行的标记。
(二)
经书说:气有风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古代人聚集气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运行,所以把它叫做风水。风水的法则,以得水者为上,藏风者次之,这是风水学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是盛大的气运行还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但深气也有聚集的地方。故有经书云: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其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又有经书云: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土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故藏在干涸、燥热的地方的气较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