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三)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8
威望: 1458 点
金钱: 2944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46(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4 07:04

0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三)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三)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什么叫性量?就是法性的量,它是从相上来说的。众生的法性之量是“周遍于十方”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横遍十方——众生心性横遍十方。所以,阿弥陀佛的心光遍一切处,众生的心性也遍一切处,周遍十方。“亘彻无外”,亘彻无外是说明它竖穷三际。周遍十方是从横的方面来说,亘彻是从竖的方面来说——竖穷过去、未来、现在三际。也就是说,众生的性量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既然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周遍十方,十方有无量无边的刹土,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在我等众生心量之内,不在之外。所以,虽然事相上来说很远,实际上从性上来说很近。阿弥陀佛离此不远,乃至于有一个往生者看到极乐世界就是在屋子的角落里,“乃至一隅”。这是众生介尔一念的心性,有这样的广袤。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心性之外,这是从性量去表达。






第二个表达是“性体”。性体就是法性的体性,这种体性是离四句、绝百非。离一切世间语言、概念所表达的范围,叫“常住坚”。常住——涅槃常住、法性常住,超越时间、坚固凝然。“清净皎洁”,这都表明这种不生不灭的体性,一真法界的体性。阿弥陀佛般若智慧的圆满,他断一切烦恼的习气的圆满,他所证的觉体——觉性的体性,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觉体。所以,这个性体是代表圆教的中谛,性量是代表心性的真谛,真谛就是空性——中谛是空有不二的那种法性。



空是无佛无众生的,常清净无相的,所以这个清净无相的境界,是没有办法用我们的心意识去思惟的,也没有办法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的,讨论这些是非常形而上的。所以,阿弥陀佛所证的觉体也是我等众生本具的体性、性体。所以《华严经》常常说,一切菩萨圆满,成佛所证的就是我等众生介尔一念的体性。这种体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跟一切众生的性体无二无别的。要从这个层面了解性体。





第三个是“性具”。这是天台家最核心的一个概念,他们把性具作为天台宗传佛心印的一个核心。性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前面也大概讨论过一点。性具一般是指吾人本有的真如法性,圆具十法界,包括一念三千。性具,理具三千,事具三千,这些都是天台宗很核心的概念。一般谈性具,天台家是谈性具善恶。



我们一般理解,众生性具——本性具足佛性,这大概都没有看法,都会同意。但是,说我们法性里面不仅具善,还具恶,这就有点骇人听闻了,而这恰恰就是天台家认为揭示真性的奥妙所在,称为它的家珍独具。所以,天台家从智者大师到四明尊者到传灯大师,不断地谈性具善恶的问题,传灯大师特别写了一本书《性善恶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






天台宗讲“性具”是具善恶,这性具善恶是从一心具足十法界来说的。怎么理解这个善和恶呢?就是十法界当中,唯有佛法界称为善,九法界都称为恶,这么理解。当然众生都具善,具善就具足佛性,具恶也具足九法界性。十法界是一个隐显关系。讲性善、性恶是从性德方面来说,同时他又界别了一个层次,叫修德。在修德层面是修善还是修恶,就决定了十法界哪个法界现前。所以,修是从缘起法来说,性是从真如界来说。所以,本具佛界就为性善,本具九法界就为性恶。这一说也别开生面,有道理。



一个初发心的菩萨通过修行六度万行,修行圆满,修成了佛法界,就说明他是修德方面是修善;如果他放逸自己,修成九法界,就叫修恶。一般的,我们认为,只是众生的心性具善,而不知道这个本性也具恶,然后对于这个就有取舍之情——对佛法界有所取,对九法界有所舍。但实际上大乘圆教是谈什么呢?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它是平等不二的。性具善恶包含度众生的方便,可以援引九法界修恶之人,不需要有大的转换,通过修恶能够通达到性恶,性恶实际上就是佛性的另外一个表达。性恶通达到性善,就是任运地可以摄受佛界的性善。它从这个界面来打通,就作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个妙门。





这个道理在《维摩诘经》里面,在《楞伽经》《楞严经》里面都有表达,就是方等时的经典。《净名经》讲,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自度度生常常是用性恶法门。比如它表达,莲华常常长在卑湿淤泥里面,而不长在高原陆地上。淤泥就是众生的烦恼,一切烦恼是如来的种子,众生只有在烦恼当中才能生起正觉的莲华。这里很有生命的辩证法。所以,诸佛菩萨就常常用性恶法门来度众生。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