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澄浊而清 | 转五浊而成清泰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92
威望: 1547 点
金钱: 3140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777(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楼主  发表于: 2022-07-31 13:22

0 澄浊而清 | 转五浊而成清泰

澄浊而清 | 转五浊而成清泰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疏 文 :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则无明所覆,失本流末,浑乱真体,故名曰浊。如澄泥沙,复使净洁,斯之谓清。即指转五浊而成清泰也。






上面详明讨论的灵明湛寂,寂照不二,光寿交融之体性,乃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清净本然,本无清浊向背,凡圣是非之分别。以从本以来,离诸名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妙净宝觉。

今赞誉此阿弥陀经妙德,乃是约生灭门说。只因我等凡夫,不了真如体性,平等一相一味,即此不知,即是根本无明。由明立所,觉明为咎,于无相中生起幻相,于无分别中妄生分别执着,则此妙明真性而为根本无明所覆盖,故而失却故乡明月,舍父逃逸,客走他乡,竛竮流浪。

所谓以依寂照不二之真如法故,有于无明(无明依真如而起)。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返熏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而变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不觉心起而有其念,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贪恋执着,造种种业,生死不断,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此“失本流末” 即谓失却真性,流入三细六粗,众生之轮回境(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为三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为六粗)。
我等众生为此无明所引,起惑造业,浑乱光寿真体。诚如《楞严经》所喻:“譬如清水(喻真性),清洁本然。……有世间人,取彼土尘(喻无明惑业),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即以投土于水而喻五浊之相。

佛一代时教,开显八万四千法门,悉为“澄浊而清”所施设。如澄泥沙,复使清洁。

《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蕅益大师释曰:“还以澄浊得清而喻修证之相。静器者,即喻本不生灭圆湛之性。如澄浊水,须贮静器,欲破五阴,须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也。静深不动,喻观行力深也。沙土自澄,喻相见二分不复相织,圆伏五住烦恼而粗垢(见思惑)任运先落也。清水现前,喻真谛理明,亦复相似见三谛理(真谛、俗谛与中谛)也,初伏客尘烦恼,正明断界内见思,伏界外无明也。去泥纯水,喻断界外别惑(尘沙惑与无明惑),从圆初住分断,乃至妙觉究竟断尽,故曰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也。若至明相精纯,则成佛界无上法性五阴。虽复同流九界,变现一切善恶无记有漏无漏诸五阴法,而皆是巧用性恶法门,不被恶法所用,故云不为烦恼。了知性恶即是性善,全用即体,十界无非常乐我净,故云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也。”(《楞严经文句》卷四)。

此为通途佛法,凭自力断惑证真,转五浊而成清泰之必由途径,是为难行道。




然净土持名妙法,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即可澄浊而清,转五浊为五清,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

诚如蕅益大师开示:“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弥陀要解》)

冀诸净业同仁,三复斯言,铭之五内,拳拳服膺,信解笃行,自可获致“澄浊而清”之奇勋,得佛髻中宝珠之特赏。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澄浊而清 | 转五浊而成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