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一切诸法,无有能与此自性妙体等量齐观者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74
威望: 1459 点
金钱: 29459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73(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30
楼主  发表于: 2022-07-02 11:08

0 一切诸法,无有能与此自性妙体等量齐观者

​一切诸法,无有能与此自性妙体等量齐观者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疏  文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独有情分中,谓之佛性。今云自性,且指佛性而言也。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是我自己,非属他故。



此之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亦名本觉,亦名真知,亦名真识,亦名真如,种种无尽。统而言之,即当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也。今明不可思议者,惟此心耳。更无余物有此不思议体与心同也。






这段疏文诠释末后一句,亦是此段文句之结归句。



言如上所述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等物象,惟我等众生本有自性乃尔。这里所言“性”,有法性与佛性二义,兼带无情分中(指依报器界),只可称之法性。法名不觉,无情无知觉,指其性为法性。唯独于有情分中(指正报含识生命),可称之佛性。佛性亦可称为觉性。今此文句所赞叹者,特指有情众生之佛性而言。



有情有知觉,指其性为佛性。然法性与佛性虽分属无情与有情,法性亦可通有情,以众生乃诸法中之一法故。故谓,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佛性唯局有情,不通无情,以木石器界等无知觉故,故谓独有情分中谓之佛性。但以此《阿弥陀经》推重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乃借彼佛境显我自心故,且指有情佛性而诠表。






又性而曰自,自有二义。



一者自然之自。妙性天然,不因修得,于凡夫位,迷时无失;于成佛际,悟时无得。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楞严经》)。



二者自己之自。以外道或计自然,或计因缘,或计虚空,或计天与,不一而足,此皆迷己为物,为物所转。不知此性,本非天降,不属地生,亦非人与。乃当人自己,不属于他故。然又自他不二,全他即自故。



体认自性二义亲切,方契涅槃真我。






又此自性,具无量德,受无量名。



莲祖于此概列五种名称。一名本心(对万法而言),二名本觉(对始觉而言),三名真知(无知之知),四名真识(无识之识),五名真如(无有虚妄变易)。



《楞严经》亦曾将此自性,命名为七,或名空如来藏,或名真如,或名佛性,或名菴摩罗识,或名大圆镜智,或名菩提,或名涅槃。



如是种种无尽之名,乃是吾人自性无尽功德之美称。






上述种种名称,统而言之,即当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今莲祖从不同角度,阐明不可思议者,惟此自性。世间更无余物有此不思议体。



一切诸法,无有能与此自性妙体等量齐观者。诚如布袋和尚有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莲祖于《疏钞》开篇,首先标举莲宗信自之奥义,足证净土法门不离吾人现前介尔一念,一念相应,破一微尘,出三千大千世间经卷。乃圆顿中至极圆顿之妙法。



冀诸净业同仁,于此圆宗入理思惟,深植净土信根,生发信力,圆成持名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妙愿。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9433
精华: 0
发帖: 1439
威望: 29 点
金钱: 685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9 点
在线时间: 2034(时)
注册时间: 2017-01-22
最后登录: 2024-05-08
沙发  发表于: 2022-07-05 20:22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一切诸法,无有能与此自性妙体等量齐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