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6
威望: 1457 点
金钱: 2943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46(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8
楼主  发表于: 2022-08-20 12:48

0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畅诠祖语.png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就谈发的邪心,世间有一类修行人,这里不是指不信佛的,是指四众弟子,已经信佛了,已经开始修行了,就叫行人。他也从学佛开始,“一向修行”,或者是发心大就出家了,世缘还未了,他也居家修行了。



他修行呢,“不究自心,但知外务”。如果这两句话用在世间人身上,倒是很正常,本身我们的心都是往五欲六尘里面跑的,六入,产生六识嘛。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他都是往外跑的,很少回光返照。那修行佛法,佛法是什么?就是心法。心法是什么?就回归到我们的自性本源,妙明真心。所以无论是止观的方法,还是参究的方法、念佛的方法,都是要究我们自性的妙明本心的,这才是一个修行人的正路。






就像《楞严经》讲的,要反闻闻自性。原来我们的耳根都是闻外面的声尘,现在要旋转倒闻机,反闻闻自性,不是闻外面的声尘,要反过来闻自己能闻之性。那这个能闻之性是什么呢?就具足圆通常,就是那个坚固的本心,不生不灭的。你用这个不生灭的闻性,去不断地向内闻,断六结,证三空,寂灭现前,才能证到那个圆通常的佛性。所以一定要反闻,一定要反念,一定要叩己而参,这就是究自心,己躬下事。



但是这一类人他不是参究自己的心,他还是往外面走,只知外务,到外面去做一些事务,所谓的去干事业去了。那到外面去干那些无论是佛事还是世间的事务,这里面的动机就很复杂了。



这里就提出有四种动机。或者他是“求利养”。利养,想得更多的物质上、财物上的回报。为什么经忏佛事那么兴隆啊?为什么在商品浪潮当中,很多寺院要搞商业,跟商家跟政府合起来搞?这都是在求利养。于是一天到晚忙得脚跟不能着地,让他坐禅、诵经、念佛,没得时间。那南方的有些人都把那个寺院住持直接称为老板,挂这个牌位多少钱?然后就讨价还价。这都属于利养的范围。



“或好名闻”。有一类修行人,他可能对利养、财物不感兴趣,但是他对于知名度感兴趣,希望来点新闻报道,希望自己在镜头面前多亮点相,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他。






还有一种就是贪求现世的五欲的快乐。这个五欲一般就讲财色名食睡,或者说叫色声香味触。现世间,他以这种修行人的面目,尤其有些出家人可能得点供养了,于是一定要穿好衣服,吃好的饮食,住好的房子,什么手表都得名牌的,车子也是豪华的。这都属于贪求世间的欲乐。



还有一类修行人,他可能前面三种比较薄一点,但是他求来世得好的果报。今生是一个女人,通过修行,下辈子能不能变成个男人?今生没有当过官,下辈子通过修行持戒,能不能当个官?今生做人道,能不能下辈子生到天上去?这是贪未来世的人天福报。



简单举出四种。省庵大师,目光很犀利,好像都是讲现代的修行人。还有一些附法外道,那他们就是更明显了。只要不是正法的,他是离不开名闻利养,离不开现世和未来的这种享乐,他是欲望离不开的,这一定是邪的。所以这样的发心就是邪。一针见血。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