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念佛法门之超胜奇妙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6
威望: 1457 点
金钱: 2943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46(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8
楼主  发表于: 2022-08-19 21:31

0 念佛法门之超胜奇妙

念佛法门之超胜奇妙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法音宣流.png





  疏 文 :
夫垢心难净,混若黄河。妄想难收,逸如奔马。历恒沙无数量之劫,轮转未休。攻三藏十二部之文,觉路弥远。而能使浊者清,背者向,一念顿超,片言即证。力用之妙,何可思议。用从体相而出,故止言妙用也。末句结归。言如是妙用当是何经,惟《佛说阿弥陀经》,足以当之。






这段疏文进一步叹述念佛法门之超胜奇妙。

从修行下手工夫来说,一切行门悉皆指向清净心。我等众生贪瞋烦惑垢心,难以清净,其浑浊染污,犹若黄河水,无有一刻的静定。妄想杂念纷飞,难以收摄。六根向六尘奔逸,犹若野马奔向旷野,无有须臾之安宁。兹由垢心乱想,鼓动身口七支,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致令历恒河沙无央数之劫,于三界六道,生死轮转不休。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地狱饿鬼,无不经历,备尝辛酸。

今生幸得人身,幸遇佛法,试图深入经律论三藏,遍览十二部之文(十二部指一代时教经典组织体裁,谓:⑴修多罗⑵重颂⑶授记⑷孤起⑸无问自说⑹因缘⑺譬喻⑻本事⑼本生⑽方广⑾未曾有⑿优婆提舍)。然以吾人有限人生、浅陋见识,深入经藏,直如入海数沙,望洋兴叹。好不容易生起的佛法信行,被每日汹涌不断的贪瞋杂念所侵袭,日渐淹没。菩提解脱大道,无由契入。我等罪恶凡夫,于此三界,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三界之缘。



所幸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惊入三界火宅,为我等凭自力难以出离三界之凡夫,称性宏宣念佛往生净土一法。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六字洪名,用作拔济吾人出离三界牢狱之强缘。净业行人至诚执持名号,能令浊染之心,渐渐澄清,喻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又无始劫来,吾人舍父逃逸,客走他乡,背离本觉佛性,随逐六欲之尘。今生藉助宿世微善,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始知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倚门相望,盼望穷子回归故乡。我等得此家书,悲欣交集,撩衣便行,就路还家。得两土世尊加被,背舍娑婆大火宅,趋向极乐清凉池。何幸如之!



在回归自性故园途中,吾人现前能念阿弥陀佛之一念,便能顿超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于所念“南无阿弥陀佛”之片言中,心作心是,即可圆证三身,毕竟成就佛果。此念佛法门力用之奇妙,诚为大不可思议,奇倡极谈,至圆至顿,非思量分别所能知,菩萨圣众亦只能仰信而已。

念佛法门之超胜妙用,亦是从体相而流出。此体相用有二重法义。

一者约佛边论。释迦本师于菩提树下,圆证法身性德,然后流出报身与应身。应身乃释尊示现八相成道之三十二相身。释尊由本垂迹,一代时教,观机逗教,观察座下弟子净土缘熟,便称性演说此《阿弥陀经》。此为释迦如来慈悲宏愿之妙用,大畅诸佛拯济群萌出离生死、圆成佛果之本怀。


二者约众生边论。我等众生本具如来藏性,阿弥陀佛与我等凡夫,迷悟虽有差殊之相,然性体究竟无二无别。今此净业行人,信解此《阿弥陀经》,执持万德洪名,以本有光寿性德,生起持名修德,由性起修,全修在性,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证知,乃由我等行人以本有光寿真如,本具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之性德,方有“一念顿超,片言即证”之妙用。亦是由体相而流出。

此处但从事相上讨论念佛之妙用,若深入探究念佛之体性相状,又非思量分别所能知,故此处从略。最后末句总结性归纳,如是大不可思议之奇妙力用,当是何种经典所出,惟《佛说阿弥陀经》,足以当之。证知,此《阿弥陀经》乃是大乘圆顿佛法之顶峰。如果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代时教大小乘经典之皇冠的话,那《佛说阿弥陀经》乃是皇冠上的宝珠,乃一代时教之结穴归根之所。奇哉,伟哉,惟《佛说阿弥陀经》也。

——《弥陀疏钞》讲记022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念佛法门之超胜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