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正念才举,杂想自除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0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1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11(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20:42

0 正念才举,杂想自除

正念才举,杂想自除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法音宣流


疏文

今以持名之力,正念才举,杂想自除。喻如狮子出窟,百兽潜踪;杲日照霜,千林失白,名咸休也。故永明谓“有人数息,觉观不休。念佛称名,即破觉观”,此其验也。休之又休,穷其源本,故云究极。至于一心不乱,是为成就念佛三昧。





所幸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五眼圆明,早已了知十方业力凡夫难以降伏妄心,对治杂念,乃慈悲为我等众生宣演持名念佛一法。吾人今至诚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此念佛正念才举,妄想杂念自然消除。妄念是病,佛号为药,药到病除,康乐自在。诚如古德所云:“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又有二喻阐明此佛号药王与妄念之消长关系。



一喻如狮子出窟时,四足踞地,振尾哮吼,威慑百兽。水族之属闻之,潜没深渊;陆行兽类闻之,藏窜孔穴;飞禽闻之,自空堕落;诸大香象闻之,奔走失粪。狮子出窟喻持念佛号,百兽逃匿喻妄想杂念消除。



二喻如杲日升空,普照大地,千百森林树木枝叶之白霜,悉皆消融,显现其本有之葱郁黛色。此杲日喻持念佛号,白霜喻万虑。吾人可由此二喻,体认一心念佛“万虑咸休”之状况。






莲祖于此又援引永明延寿大师(莲宗六祖)开示为佐证。



永明大师云:有人修习数息观之小乘禅法,端坐数出入息,从一至十,循环往复,用以对治昏沉散乱。于此数息禅定中,有三种觉观发相(粗想为觉,细思为观。又称寻伺。此觉观之火是为禅定三昧之障碍)。



具言之,一者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于现世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于三毒烦恼中,或缘贪,或缘瞋,或缘痴,而所缘之事,分明了了。如是虽经年累月而不得定。



二者半明半昏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知觉观烦恼念念不住,然随所缘,或明或昏。明则觉观攀缘,起诸思想;昏则无记瞪矒,无所觉知。



三者一向沉昏心中觉观发相。谓此修禅人于修禅定时,心中虽一向昏暗,犹如睡眠,然于昏暗之中,亦切切攀缘而觉观不住。






若人修此数息禅法,于此三种觉观发相中,觉观不休,能所角立。思惟忖量,不出情量之域,障蔽本觉妙明,难入解脱之门。今此持名念佛一法,即是破觉观之良方。乃依阿弥陀佛名号之光寿性德,能令持名念佛者,念念止观具足,依寿修止,依光修慧。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



以吾人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两忘,心佛一如,如空印空,似水投水,直契万虑之源头根本。以名号光明,融通妄想,以毒攻毒,用兵止兵,毒尽兵消。






冥契光寿一如、寂照不二之心体,由功夫成片,伏住烦惑。加功用道,渐得事一心不乱,乃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逮无生忍,成就念佛三昧,于斯净业能事毕矣。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正念才举,杂想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