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持名念佛尤为切要简约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0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1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11(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楼主  发表于: 2022-09-28 22:34

0 持名念佛尤为切要简约

持名念佛尤为切要简约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法音宣流.png







疏 文






即前《大本》《观经》,较而论之,知持名尤为要约也。广大者,以四十八愿,帲(píng)包幽显,统括圣凡,广大恢宏,茫无畔岸。入之必有由渐,故贵知先。传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深玄者,以门分十六,事匪一端。而复妙观精微,初心靡及,操之必得其要,故应守约。轲氏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此段疏文是对上述文句作更为具体详明的阐释。就前文所述《寿经》之愿门与《观经》之观想门相较而考量,则知持名念佛尤为切要简约,直契鹄的。



何以故?《无量寿经》所开显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广博无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九法界若凡若圣之众生,悉令往生极乐净土,究竟圆成佛果而后已。众生无尽,故悲心无尽;以心无尽,故愿海无尽。证知阿弥陀佛由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所流出的大愿,广大恢宏,茫无畔岸,以慈善根力,无作妙用,捞漉十方苦海众生,安立解脱彼岸。如是恩德,诚如古德偈云:“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






净业行人欲入弥陀大愿之海,必有方便巧进之途。所谓贵在明达何为“行远自迩之初”及“先务之急”,意谓了知何者为先,何者为后。《大学》圣经章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文句乃承袭前文三纲之结句。



《大学》三纲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谓凡物都有根本和末节,凡事都有终结和开始。就大人修己治人之物而言,“明明德”为根本,“亲民”为末节。就修养之事而言,“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根本(明明德)与初始(知止)宜优先措手,末节(亲民)与终了(能得)可置后缓行。学人能晓了这先后的次序,顺着做去,则路头不差,自然可以明德亲民,可以知止能得,而于大学之道,则不相违背。



莲祖援引《大学》所述孔子心法之道,启迪净业行人,吾人置身五浊恶世,三界火宅,何为先务之急,凡事预则立,腊月三十来临,己之往生资粮早已措办,得免手忙脚乱。






又《观经》开显十六观门,义理境界深妙幽玄。定善十三观中,日想、水想、冰想等,尚属此娑婆界相似可见境相,称为“假依报”。从“琉璃地”下至“宝楼观”以来,是其“真依报”。由是彼极乐国真实无漏可见之境相,“琉璃地”观想成就,方得往生极乐净土。然初学行人,神识飞扬,彼土妙境精微,观想难成。故净业行人,当自审根机,抉择固守能行之简约法,以求速了生死,疾成佛道。



莲祖又援引《孟子》云:“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尽心章句下》)意谓言语切近精实而意旨深远者,可以垂世而立教,是为善言;所守简约而施之则功用溥博,则为善道。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八目而言,守约谓修身,施博谓天下平。然净业行人,亦应抉择用力少功效大之简约法门,用以成办今生之解脱道业。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持名念佛尤为切要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