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念父母恩 | 发菩提心的第二个因缘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6
威望: 1457 点
金钱: 2943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46(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2:54

0 念父母恩 | 发菩提心的第二个因缘

念父母恩 | 发菩提心的第二个因缘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今我等”,与会的僧众已经出家了,出家了就离开自己的原来俗家的姓名,就是“释子”了——以释迦牟尼佛作为姓了,释子。这里叫“滥称释子”,说明这是谦虚的语言。做释子是很崇高的称谓,但是自己的道业不够,不能为佛教争光,“滥称”,滥竽充数。“忝号沙门”。沙门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识心达本,号曰沙门,悟明心地。但是自己出家了,虽能是有沙门的名称,但是没有这样的真实的德能,所以就“忝”,忝就是没有这个水平,忝辱,辱没了这样的神圣的名称。这是谦德的表达。


那在孝道这方面更是觉得要有深刻的思考了。出家了,对父母的这种供养、赡养就做不到了,“甘旨不供”。作为在家的孝子就是要赡养父母,把好的饭菜、饮食要给父母的,那四季都要照顾父母的炎凉的,每天早晚都要去请安的,但是出家僧众做不到这一点。然后“祭扫不给”,父母、祖先这种祭日、清明,都应该去祭祀,扫塔,但常常由于去参学修道都做不到。所以父母在生之年,不能赡养父母的口体,然而父母死亡又不能够“导其神灵”得到解脱。由于前面说自己是滥称释子,忝号沙门,觉得自己没有道业嘛。那你世间的孝道又做不到,出世间又不能利益父母,那在世间的孝道就有大的亏损,对出世间又没有真实的利益,那这两种利益对父母都失去了,那你就是“重罪难逃”了,就是天底下一个极重罪过的人。有的人不了解出家,好像就是不讲孝道,实际上佛教是非常注重孝道的。

“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都要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自己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他要亲自去抬棺木。每年的七月十五,我们的盂兰盆会就表明以大目犍连尊者作为代表,他救他的饿鬼道的母亲,自己道力不够,然后所有的大众僧共同来帮他救拔。




那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到家之后,就在自己的母亲的坟墓上痛哭,都出血呀。就到那个五岳庙,就在那里诵经,一定要知道他母亲生到哪个地方。五岳神就指点他到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就能知道自己的母亲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子邻法师就到阿育王寺拜舍利塔,一直拜,拜到四万拜的时候,他的母亲出现了。他的母亲说,由于你拜塔,把我超度到忉利天了,看到他母亲生天了。

唐代还有个师备禅师,他是雪峰禅师的弟子。他父亲原来是捕鱼的,他父亲就是在捕鱼时,站在船头上落水去世的。这样给他的震动很大,所以他就觉得自己的父亲一定是在恶道里面了,所以他就为了救他的父亲,他出家。他是修苦行,捍劳忍苦。结果有一次,他是过山岭的时候,被石头把脚划破了,流血的当下,他开悟了,开悟也得到了雪峰禅师的印证。开悟的当晚,他就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说,由于你出家修道,悟明心地,我赖你的功德生天了。





宗赜禅师,宋代的,为了度他的母亲,接他的母亲到寺院住在方丈寮的东院,劝他母亲念佛。结果他母亲在寺院住了七年,从开始不相信、散乱地念,到最后坚定信心一心来念,成办往生之事。那宗赜禅师送他母亲往生之后,自己也就启建了个莲华胜会,以这个结社的形式来动员更多的人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这个莲华胜会一成立,就做一个梦,梦见一个三十岁的清美的男子要求加入他的莲华胜会。那宗赜禅师就拿着簿子说,你叫什么名字?要登记名字。这位男子说,我叫普慧。记下来之后,又说家兄普贤也要参加。他醒过来才知道,普慧、普贤这两位就是华严会上《离世间品》的这两位大菩萨——感得华严菩萨幽赞。

所以这个佛门里面对父母的孝,称为大孝当中的大孝。就是儒家也有句话,叫“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平民百姓小孝就是为父母出力;那中孝,为父母用劳,代父母做很多事情;大孝不匮,这里就是要养父母之志、之心。真正的孝不是孝一个业习的父母,而是要孝父母的那个妙明真心。这里面孝的内容就更深邃一点。




那这个佛门当中讲,大孝当中的大孝不仅是让你光宗耀祖,让你父母能得到好的名声,而且要让父母离开三界六道,要究竟圆成佛果。所以这就是一个发菩提心的核心了。我们作为一个凡夫僧,在这里,生不能对父母有身体上的赡养,道业上也没有足够的道力来超度父母,那这里重罪难逃。

那怎么办呢?那就得思惟,唯有发菩提心才能够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要知道父母生育了我们,但是他没有真正去修道。没有修道,一定在轮回里面。我们想到对我们有大恩的父母还在轮回里面挣扎,那就情不自禁地要把父母从轮回里面超度出来作为一个重大的事情,这就是要担荷报恩的重任,不仅是在口头上说。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百劫千生”来成就这个菩萨道。“十方三世”,就是无尽的时空来普度一切众生。

那这样的心一发大之后,而且不仅是要超度自己这一生的父母,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都由于我们这一念菩提心的生发,都得到了出离轮回之苦的利益。那就不仅一个人的父母,乃至所有人的父母都能由你这一念的报父母恩启动的菩提心,得到了超升。那这一点在地藏菩萨因地当中作婆罗门女的时候、作光目女的时候,他为了救他那一世的母亲,最后他发出的心就是面对所有的众生来发的。婆罗门女由于她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又得定自在王如来告诉她,你要知道母亲在什么地方,你回家去念我的名号。




所以这个婆罗门女她是得念佛三昧到了地狱里面,跟无毒鬼王的一段对话,无毒鬼王告诉她,你的母亲已经从地狱里面出去了,不仅是你母亲一人,乃至跟你母亲在一起的所有的地狱众生都生天了。所以这时候她得念佛三昧能够到地狱里面去,就已经是法身大士了,她以法身大士的这样的一个慧眼观察,原来地狱的众生都是她多生多劫的父母。所以她从这个定中出来,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面前发的愿,那就不是为这一生的父母,乃是为生生世世父母,不是为自己的父母,乃是为所有的父母来发的大愿。

所以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二个因缘,从念父母恩下手。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念父母恩 | 发菩提心的第二个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