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廖氏历史文化 sx9[#6~{Y
-r_ Pp}s
作者 廖仲明 廖德文 fQU_A
d{^K8T3
a0FU[*q
悠久的肇庆历史 -mZ{.\9
i;)r|L`V?
肇庆,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多年。历来是西江流域 5o|u!#6
E;a9RV|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军事重镇。 a
8jG')zg
v|kL7t)}
肇庆在古代属荆州,扬州的南部边陲。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肇庆地属南海郡,公元前214年,肇庆始为南海郡四会县管辖。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今肇庆的封开县处设交州刺史治,管辖今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当时叫做广信。为“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后来的广东、广西两地名即源于广信之东和广信之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高要县,取西江“峡山高峻,峡水如腰”,“据高扼要”之意。公元281年,晋武帝置西江督护府于高要县,公元507年,高要升为郡,管辖7县,并设广州都督府于肇庆。统辖岭南13州长达82年。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朝设立了端州,管辖9县。公元1118年(宣和元年)由端王即位的宋朝皇帝赵佶亲笔题字,升格并命名端州为“肇庆府”。“肇”是开始之意,“庆”是吉祥喜庆之意。“肇庆”就是“开始带来吉祥喜庆”。从1564年起,明朝两广总督府驻肇庆,直至1746年止,长达182年。到清朝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台,道台府多设在肇庆。 ]sI{+$~:c
HV3D$~g F
肇庆之地是北方皇朝的官员大多经江西省过梅岭,下珠玑巷,经浈江乘船到韶关,沿北江南下到三江(北江,西江,绥江)交会的三水县。因沿西江向西行水陆交通都方便,向东行却河网交错。兵马行动都要乘船,故此肇庆就成为两广的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qk%UN<
{-IRX)m*
肇庆北靠北岭山脉,南临西江河边,上游三公里有三榕峡,西江河如腰带一样环抱肇庆。下游三公里有羚羊峡紧锁出水口。风水得天独厚。肇庆市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名城,有借得西湖水一环,迎來阳朔七堆山的七星岩风景区,鼎湖山庆云寺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51%<N\>/4
Yk V-]%c
廖德明世系在宋朝时期的记录 "MT{t><
KbRKPA`
肇庆廖氏的开基祖是廖德明公。德明公字子晦,生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德明公从学于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公元1130----1200年)之门。在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登进士,以宣教郎出宰福建莆田知县,后历任广西浔州知州,广东潮州通判,吏部左选正郎官,广东提刑,入侍中领左拾遣将军。权知枢密院事。宋宁宗开禧六年(公元1205年)德明公善政于民又平夷之功,宋宁宗赵扩册封德明公为武威王,王府就设在肇庆府的宋城内。德明公为官清正廉明,不避权贵,任人唯贤,深得朝野称颂。德明公被册封为武威王时已经67岁。且身壮力健,好一派文武全才。他儿孙满堂,德明公在75岁时已经五代同堂,洪福齐天。 iow8H' F
6Hpj&Qm
德明公的武威王府,侧边有一条街叫塘基头路,王府两边为厅东路与厅西路。德明公祖辈都在福建定居,因此他在肇庆当武威王时,引领一群福建藉的人与他共事。这些随从人等,都居住在塘基头路的东侧。故此塘基头路东侧有一条街道就叫福建路。 lVb;,C%K
. Vq_O
u
德明公娶妻龙氏,生两子,长子文通,次子文达。文通公发扬父亲的优良品德,文章学术一禀,在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4年,农历甲午年)乡试中举人,乙未年(公元1175年)京试登进士。宋孝宗赵昚考赐文通公为进士朝议大夫,官任广西贺州刺史,文通公在任时,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宗旨,清正廉明,不谋私利。妥善处理政务,很得民心。文通公任满离职后,回到肇庆府的武威王府管理政务。 Z}O0DfT;
7_7^&.Hh
文通公娶妻苗氏,苗氏为武昌府江夏望族。授宋皇诰封恭人。她贤惠淑德,治家有方。生四子:长子信一,次子信二,三子信三,四子信四。 @0:mP
{XS2<!D
信一生从定,从定生福坚。福坚在宋理宗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乡试中举人,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登进士,任广州府东莞知县。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农历甲子年),福坚公任满回到肇庆府。适值当时廖刚向朝廷上奏:“罢和籴,买公田,设立官田所”。解决军饷供应的奏章得以宋理宗准奏。当堂拍板实施。故此肇庆府派出廖福坚,廖茂雄,廖福源,廖德清等人分别去高要莲塘乡,大湾乡,白诸乡,新桥乡,白土乡等处,设立官田所,并负责购官田,放租,收租等事项。 `tsqnw
&kOb#\11u
信二生从实,从实生茂雄,茂雄生三子:兆熊,兆羆,兆龙。…… i];@ e]
*
8D(Lp1
信三生玑光,珠光。玑光生福源,福源生德清。…… (i'wa6[E8
^q~.5c|
信四生正一,名高,名达。正一生元晦,元晦生三子:廖刚,廖柔,廖直。其中廖刚生四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 J0Y-e39 `
j%0g*YI
族谱多编都记载,刚,柔,直三兄弟共生十七子,号称十七郎。但由于资料难寻,有待继续追寻。 T /7[hj
"jl`FAu)q
廖刚字用中,娶妻白氏,宋理宗赵昀在位四十年(公元1224----1264年)期间,廖刚官至御史中丞,在江西任职。 aG1[85:,\i
\AR3DDm
廖柔字用济,娶妻泽氏,在福建任职。 c_2kHT
6dCqS
廖直字用楫,娶妻帅氏,他性格文静,抱珍怀奇,识时避世亦明哲保身之君子也,人以逸士称之。任职在广东南雄保昌驿站,为当时南北沟通,迎来送往。所以在南雄珠玑巷的廖氏文献中有一段内容:廖德明祖相传五世孙,在宋度宗赵禥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胡贵妃之变,廖直祖兄弟十七人乘桴逋逝,沿北江南下,分居广东顺德、南海、番禺、从化、新宁(现新兴县)、增城、新会、肇庆等地。
BgG+
\?\q0o<V$
廖刚生四子:长子廖迟任均州知府(均州属湖北襄阳以西现谷城原是均州,在南宋古地图可查);次子廖过任广西梧州知府;三子廖遂任湛江化州知府;四子廖遽号翔龙,任肇庆府参赞大夫,德庆知县,广西提刑,官至吏部尚书。廖刚四子当官,全家族有“万石堂”之美誉。 0xutG/-&N
k|^nrjStC
刚,柔,直三祖共生十七郎:一郎居东莞;二郎居新会;十四郎居博罗;十五郎居公武;十六郎讳克济字达基,号柔甫,生子廖成字廷相号朝议,居南海贺丰乡;十七郎居龙门县;其余定居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地,有待联谊,这些资料由南海贺丰廖氏宗亲提供。 Y0OVzp9 b
`^E(P1oJ3
cW $~86u"C
XG6UV('
程朱理学的门生 善政于民的典范 9;c]_zt
PDh1*bf{u
德明公在福建莆田任知县时,一显贵之家侵占土地以扩充自家住宅,被德明公制止。有些同僚劝说他:“此家有强硬的后台,是某太守的亲戚,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谁知德明公却说:“太守又怎么啦,太守就可以目无法纪?太守就可以随便侵占土地?太守作为父母官,更应该做老百胜的表率才是。” ?@_,_gTQ
{'
|yb
在用人问题上,德明公一贯坚持任人唯贤,从不任人唯亲,他任广东提刑时,不少朝廷贵显给他写信,相托举荐自己的亲人。德明公信封都没有拆开就给退了回去。却向吏部举荐了一位有德有能的某主薄。后来德明公经过该县时,主薄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设宴款待,席间器具都是从富贵人家处借来的,甚为华丽,德明公为之大怒:“一个小小的主薄,怎么能如此奢侈?”后来就把推荐表要了回来。 p4zV<qZ>e
XN'X&J
德明公在广州当广东提刑及入侍中领左拾遣将军时,由于他为人正义,又深受恩师朱熹的教导而得益菲浅,善政于民是他的一贯作风,所以深得民众与部属的称颂。广州当时建有一牌坊,名“惠爱坊”就是为宋儒廖德明立详载郡邑誌。广州有一地名叫将军东,将军西,就是由于德明公的左拾遣将军府在那里而得名。说明德明公在广州深受民众拥戴,才对将军府印象深刻,因而留存这种地方名称到现在。 q->46{s|
[TpW$E0H
德明公在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因善政于民又平夷之功,宁宗赵扩册封廖德明为武威王。王府就在肇庆府。所谓王府,一般人的思维印象是华贵的宫廷,但实际上是一般的府衙建筑,德明公不会贪求奢侈,浪费府费。王府后面有一口塘,这是一口清洁的泉水塘,是为了宋城守城官兵留存的战时水源。所以此地就有一条街叫塘基头路。兵营设在宋城东北角的地势较高处。 "_&HM4%!
r(=3yd/G$
肇庆府的宋城墙是在宋皇徽宗赵佶在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亲笔题字“肇庆府”并拨库银给肇庆府修筑宋城墙。这是徽宗赵佶违反宋太祖在统一南方时,为了制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再现,曾经下令拆毁了不少通都大邑的边远地区的城墙,填平护城河,并立为“祖宗之法”。赵佶要违反,当然没人敢制止了。但北宋在公元1127年被金灭亡,相隔只有9年,宋城墙的规模还没有现在这样雄伟。是廖德明被封为武威王之后,再把宋城墙扩建成现状的。 =7("xz%
01^W Py9l
德明公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学生,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著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等书。在广西浔州府誌(即现在的桂平市,在宋、元、明、清时属浔州府治所在地)记录,德明公有七律诗一首:“荒烟漠漠双江上,往事悠悠古城孤。春到偏临青草渡,梦中独寄白鸥湖。” -aMwC5iR@
@l2AL9z$m>
德明公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逝于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享年98岁,其妻享年95岁,夫妻朝夕承欢,以华发奉养,其堂曰“世采堂”,朝士大夫赞扬之诗歌甚多,赵忠简对他说:“谓公之世采堂,诚人间美事。” |}roR{gc|
u`X}AKC
据廖文通公在肇庆北岭山上的墓碑(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重修)记载:子晦公与龙氏始祖母淑人,安厝于湖北武昌府江夏岭(土名为宋公坑、边窝穴),坐壬向丙兼亥巳之原爰勒之石,以垂悠久。 2TC7${^9}J
X"G3lG
肇庆人为了纪念德明公,在肇庆北岭山中一条山坑上,在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建了座宋公庙,供奉德明公的塑像,故这条山坑也叫宋公坑。经过750年的风雨,已经破烂得只剩地台与地基及进庙参拜的石级小道。不过现在还可以在庙地平台上找到砌筑的砖石、门口石座、残断的方形石柱。该庙占地约200多平方米。如果我们若要追寻历史,开发旅游,完善肇庆宋城的历史文化,就必须要有重修宋公庙的必要。 UUql"$q
\RP=Gf
德明公之长子文通公,生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6年)逝于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享年88岁。其妻苗氏老太恭人享年93岁。葬于肇庆北岭山宋公坑对上的半山腰,夫妻合墓,墓的两侧是文通公四个儿子的坟墓。这片墓地是半山上的一窝形地势,面积约一亩多,左边有一山臂伸出如手掌窝形。坐壬向丙兼亥巳,前面明堂开阔,西江河如玉带环腰,羚羊峡口在甲方出水,是一风水宝地。 yIThzyS
Neb%D8/Kn
Fx*IeIs(:~
hta$k%2
难以抵挡的历史洪流 mCpoaGV_
KWV{wW=-
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在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国。蒙古帝国以骑兵优势,出征横扫欧亚大陆。 )6zwprH!
t#g6rh&
公元1229年蒙古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继任皇位,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蒙古军包围金朝汴京,派史臣同南宋商议夹攻金朝,许诺灭金后,将金朝占领的河南之地归还南宋。宋理宗和多数朝臣都认为是天赐良机,通使答应与蒙古夹攻金朝。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由汴京逃往蔡州城,蒙宋联军攻入后,他在绝望中上吊自杀,金朝灭亡,可是蒙古的诺言并没有完全兑现。后来宋理宗又作了一次“端平入洛”的军事投机,最后以宋军的溃败而告终。 ].w$b)G
vCNYqa)m: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淳祐十年,蒙哥即位后便积极准备灭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派兵远征四川、云南,对宋朝实行侧翼包围,使南宋失去四川这个大粮仓,宋朝廷三分之一的财政税收失缺,军饷供应很成问题。而东南地区的土地都集中在皇室、贵族、外戚、大官僚和统兵大员手中,这些人有权有势,素与赋税无缘。 w3IU'(|G
/9yA.W;
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二月,御史中丞廖刚向临安府催办军饷,浙西转运使吴势与临安知府刘良贵表示无法操办。廖刚只有写编奏章上朝廷,提议解决军饷的办法。 gs|%3k |
uRNc9
奏章:“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o;:a6D`
)@Yr HS4
宋理宗当即下诏:设立官田所,实施“买公田之法”。办法是:按官品规定占田限额,从中抽出三分之一由官府买回,作为官田出租,以解军饷之需。 7~q'3 N
3?(||h{
廖刚的奏章准奏后,全国各地照办。肇庆府当然切实执行。故此有肇庆府派出廖福坚、廖茂雄、廖福源、廖德清分别到高要莲塘、大湾、白诸、新桥、白土等地开设官田所,操办购田地,放租,收租等事项。当时是1264年,也是当了40年皇帝的理宗驾崩之年。 Y-,1&$&
KK*"s^L
宋理宗驾崩之后,由贾似道操大权,立度宗赵禥继任皇位,度宗也是一个傀儡皇帝,在位十年(公元1264----1274年),酒色过度而亡。时年只有三十五岁。 0r\hX6 k
w4+bzdZ
恭宗赵显登位(公元1274----1276年)时只是个四岁的孩童,是由谢太后垂帘听政,众官员上疏,请诛贾似道以正误国之罪。谢太后无奈,只好把贾似道降级流放去广东高州,流放途中被监押人员打死。德祐元年,元军攻破常州城,临安危在旦夕,谢太后求和不成。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请三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少帝)转移海上避难。三人自己率兵背城一战。谢太后不同意,只得任由谢太后于1276年二月初五在临安皇城举行受降仪式。 hMs}r,*
cE=v566
誓不降元的大臣们又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益王赵昰为皇帝,即宋端宗。张世杰用船队带着小皇帝漂泊了百余日,在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小皇帝端宗无法承受颠簸无常的海上生涯,病死在广州湾的硇州岛(湛江港在宋朝时称广州湾)。陆秀夫又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陆秀夫提议奉主到新会崖门水道,入崖山扎营。他们到崖山后,派遣士率安葬了前小皇帝赵昰,并上谥号为端宗。 4B8{\"6
hAZ"M:f
期间,文天祥也到惠州接了母亲和弟弟,收集散兵游勇,由海丰县给崖山朝廷上表,自劾兵败江西的罪状。杨太妃不但没有怪罪他,还下诏加封文天祥为太子少保衔,封信国公。 CD0SXNi"zH
tU7eW#"w
因为小朝廷立稳了,南宋遗民遗官都大为活跃起来,各地起兵勤皇。肇庆府也派出兵马去崖山勤皇。有廖显公之子南英公在沙场上宁死不屈,廖刚之第四子廖遽,号翔龙公率军讨元大义殉国。 pKSVT
I1(,J
翔龙公大义殉国后,肇庆廖氏宗亲把他安葬在现高明县(宋朝时属高要县管辖),并在高明县布练村建了间翔龙公祠以纪念翔龙公的爱国精神。 Ec]cCLB
Uz!cVs?-
由崖山大战到崖门海战,这场大战以南宋失败而告终。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跳海殉国;杨太后也投海死,南宋灭亡;张世杰率部分船队冲出重围,数日后因船遇风浪倾覆,张世杰也投海殉国。 <tTn$<b
7,"1%^tU
文天祥由海丰县领兵赶去崖山勤皇。走到五领坡被元兵包围,仑促巳无退路,文天祥吞毒不及被一元兵卡住,逼他吐出。文天祥成了俘虏,被押解到元朝京都。忽必烈多次命人劝他归降,许他高官厚禄。文天祥毫不领情,只求一死。写了一首正气歌《过零丁洋》。 `qsn;
kR-5RaW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N)>NqM
BPKeG0F7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9&FCCiUE
U`"nX)$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aI8K*D )@
,Gd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