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维则大师:开悟之后,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6
威望: 1998 点
金钱: 2048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64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7-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1:14

0 维则大师:开悟之后,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

问曰,佛祖出世,为度众生。学者但患大事不明。大事既明,当行佛教,随类化身,入泥入水,不避生死,广度生灵。今悟达之士,求生净土。则厌苦趋乐,不顾他人,此非吾所愿也。


译文: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明心见性,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化,随类化身,无论入泥入水,在所不辞,不避生死,广度生灵。如今悟明心性之人,反而求生净土,这分明是厌离生死之苦、趋求净土之乐,置苦难众生于不顾,这实在不是我所希望的啊!


○答曰,见卵而求时夜,何太早计耶。汝将谓一悟之后,习漏永除,便得不退转耶。汝将谓一悟之后,更无遍学佛法修行证果等事耶。汝将谓一悟之后,便可上齐诸佛,入生入死,不受障缘之所挠耶。审如是,则诸大菩萨修六度万行,动经恒河沙数劫者,反有愧于汝矣。古教有云,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况近时薄解浅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纵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此浊恶,化此刚强,此亦先圣之所未许。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论云,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又先圣有云,未得不退转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无生法忍,要须常不离佛。譬如婴儿,常不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今此国中,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而况四恶苦趣,因果牵缠。外道邪魔,是非扇乱。美色淫声之相惑。恶缘秽触之交侵。既无现佛可依,又被境缘所挠。初心悟达之人,鲜有不遭其退败者。所以世尊殷勤指归极乐者,良有以也。盖彼弥陀,现在说法。乐土境缘,种种清净。倘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证佛阶,亲蒙授记。然后出化众生,去来无碍也。以是之故,虽上根利器,犹愿托生。况汝中下之辈,初得发明者乎。岂不见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常生净土。世尊复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又不见华严经中,普贤劝进善财童子,海会大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其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又不见入楞伽经中,授记龙树偈云,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又不见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有求生之愿。无量寿论,天亲菩萨有愿往之心。又不见大宝积经中,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中,指示韦提夫人,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且净饭韦提等,皆是现得无生法忍。西竺似此之流,不可得而胜数矣。东土如庐山远公,合社高人。天台贤首,诸宗尊者。自行化他,曰僧曰俗,同生净土者,又可得而胜数耶。只如文殊普贤,大菩萨也。善财海众,遍参知识,悟同诸圣者也。马鸣龙树等,亦菩萨也,亦禅宗以为大祖师也。此诸圣人,所悟所证,比今悟达之士,为何如哉。彼尚愿生乐国,亲近弥陀。而汝一悟之后,更不求生。则龙树马鸣普贤文殊等,反不若汝。汝何不自揣其心,自量其力。所修所证,诚有过于二菩萨,二禅祖者乎。所参知识,所悟佛性,诚有过于善财海众者乎。所得无生法忍,受佛印证,诚有过于净饭韦提者乎。净饭国王,佛之父也。七万释种,佛之亲属也。净土之生,倘无利益,佛忍自误其父与亲属乎。向谓得无生法忍者,可许混俗度生。今其父王亲属既得此忍,而尚记往生。则如来护持保养之意,岂不深且远乎。多见今之禅者,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习为狂妄。见修净土,则笑之曰,彼学愚夫愚妇之所为,何其鄙哉。余尝论其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也。非特自迷正道,自失善根。自丧慧身,自亡佛种。且成谤法之业,又招鄙圣之殃,佛祖视为可哀怜者。于是永明和尚,深怜而痛哀之,剖出心肝,主张净土。既以自修,又以化世。故其临终,预知时至,乃有种种殊胜相现,舍利鳞砌于身。尝有抚州一僧,经年旋绕其塔。人问其故。僧曰,因病入冥,阎王以阳数未艾,得放还生。乃见殿左供养画僧一帧,阎王礼拜殷勤。遂叩主吏。吏曰,此永明寿禅师也。其修行精进,径生极乐上品。王故图像而礼敬之。夫永明既悟达摩直指之禅。又能致身于极乐上品。以此解禅者之执情,以此为末法之劝信。故余谓其深有功于宗教者,此也。岂特永明为然。如死心新禅师作劝修净土之文。有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又如真歇了禅师作净土说。有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之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慈受深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法真禅师,姑苏守讷禅师,北涧简禅师,天目礼禅师等。诸大老,皆是禅门宗匠。究其密修显化,发扬净土之旨,则不约而同。岂特诸大老为然。余尝闻一老宿言曰,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因问其故。乃曰,如百丈大智海禅师,是江西马祖传道之的子。天下丛林,依他建立,从古至今,无一人敢议其非。天下清规,依他举行,从始至末,无一事敢违其法。看他为病僧念诵之规云,集众同声,举扬一偈,称赞阿弥陀佛。复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回向伏愿云,诸缘未尽,早遂轻安。大命难逃,径归安养。此非净土之指归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众念诵回向伏愿云,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此非净土之指归乎。至于荼毗之际,别无所为,但令维那引声高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十唱,而大众十和,总名之曰十念也。唱毕,复回向云,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此非净土之指归乎。自百丈以来,凡所以津送亡僧,皆依此法。然则所谓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岂不然乎。以余观老宿所引之言,诚有所据而不容辩矣。又因其言,遂悟百丈祖师立法之意,亦岂无所据而然耶。汝在丛林津送亡僧,不知其几矣。此等回向十念,口里唱过,耳里听过,又不知其几矣。汝既不会祖师之意,又自不发省觉之心。妄谓悟达之士不愿往生。则天下禅者之执,莫汝若矣。


答曰:见到鸡蛋,就希望鸡蛋立即化为鸡,让它司晨报晓。难道不觉得为时太早吗?你莫非以为只要一悟之后,宿世的烦恼习气就能永除,便可证得不退转了吧?你或者以为只要一悟之后,就用不着再遍学佛法修行证果等事了吧?你或者以为只要一悟之后,便可上齐诸佛,随意入生入死,不受种种障缘所挠乱了吧?如果真的像你所想的这么简单,则诸大菩萨勤修六度万行,动经恒河沙数劫,反而要自愧远不如你了。


经教中有说: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何况近时参禅的人,不过薄解浅悟,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呢。纵然也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的禅德,奈何自己未登不退位,度生所具备的力用尚未充足,而要居此浊恶世界,教化此中难调难伏的刚强众生,这也是先圣所不许可的。如同以一艘尚未建造完工而不坚固的舟船,济渡众人于狂风恶浪的海洋之中,难免自他俱溺,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往生论》上说:想要以神通游戏至地狱等恶道中施行教化,必须先往生净土,证得无生忍后,才有能力还入生死林中,救度苦难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


又先圣也曾说过:“未得不退转位,不可混迹尘俗化度众生。”未得无生法忍,要须常不离佛。譬如初生的婴儿,必须常不离母。又如雏鸟,羽毛未丰,只可依树附枝。今此娑婆国土中,本师释迦已入寂灭,补处弥勒尚未下生,更何况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四恶苦趣,随各人夙世恶业轻重而因果牵缠,加上外道邪魔是非扇乱,且有美色淫声之相惑,恶缘秽触之交侵,既没有现佛可依怙,又被种种境缘所挠乱。初心悟达的人,如果没有相当高深的定慧力,很少有不遭其挫折而败退下来的。


所以我佛世尊殷勤劝导众生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实在是很有深意的。因为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现今正在说法。极乐国土的境缘殊胜,种种清净。倘能依止阿弥陀佛座下修学,不但无生法忍容易成就,而且还能高证佛的阶位,亲蒙阿弥陀佛授记。然后往来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便可以去来无碍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即使是上根利器的高贤大德,犹且发愿托生莲邦,何况像你这样的中下之辈,只不过初得破暗发明罢了。岂不见《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菩萨自叙宿世修因,称言已得念佛三昧,常生净土。世尊又对他授记说:“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又不见《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以及海会大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其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又不见《入楞伽经》中,佛授记龙树菩萨,偈云:“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又不见《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有求生之愿。《无量寿论》(即往生论),天亲菩萨有愿往之心。又不见《大宝积经》中,佛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迦族子弟,同生安养。《观无量寿经》)中,佛指示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同觐阿弥陀佛。而且净饭王、韦提希等,皆是现生得证无生法忍。西竺似此之流,念佛得生净土的,多得不可胜数。东土如庐山慧远大师,以及莲社诸高贤。天台、贤首,以及诸宗的大德尊者,不但自行念佛,而且教他念佛,或僧或俗,同生净土的人,同样是多得难以胜数啊。只如文殊、普贤,是位证等觉的大菩萨,善财童子于华严海会众菩萨中,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其所悟境界如同诸圣者。又马鸣龙树等,也是果位菩萨,而且也是禅宗所尊之为大祖师。如是诸圣众,他们所悟所证的,比起当今所谓悟达之士,你以为如何呢?像他们这些大菩萨大圣人尚且发愿求生极乐国土,亲近阿弥陀佛。而你居然想一悟之后,便不愿求生。那么龙树、马鸣、普贤、文殊等菩萨,反而都不如你了。你何不自揣其心,自量其力。以你所修所证的,真的能够超过二菩萨、二禅祖吗?你所参的知识,所悟的佛性,真的能超过善财及诸华严海众吗?你所得无生法忍,受佛印证,真的可以超过净饭王、韦提希夫人了吗?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父亲,七万释迦族子弟,是佛的亲属。劝父王及其亲属念佛往生净土,如果没有利益,难道佛会忍心自误其父以及亲属吗?一向认为证得无生法忍后,可许混迹尘俗以便度化众生。今观佛之父王、亲属既已证得无生法忍,而佛尚且授记他们往生净土。可见释加如来对父王及其亲属加以护持保养之用心,岂不深刻而又长远呢。


多见现今参禅的人,既不参究释迦如来的了义教,又不懂得达摩祖师所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玄机。养成空腹高心,习为狂妄自大。见有人修净土法门,就讥笑说:“你看那人在效法愚夫愚妇的所为,何等的鄙陋浅薄呀。”我曾经评论这种人,他不是在鄙视愚夫愚妇,简直就是在鄙视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菩萨。不但自迷正道,自失善根。自丧慧身,自亡佛种。而且还造成谤法之业,又招鄙视圣贤之殃,佛祖视为可哀怜者,就是这种人。于是永明和尚,对他们深怜而痛哀之,以剖出心肝的真诚,极力主张推崇净土。既以此法门作为自修净业之功课,又以此法门作为度化世人出离苦海之津梁。所以在他临命终时,能够预知时至,并且有种种殊胜的瑞相出现,肉身火化后,留下许多宝贵的舍利子,门人立其塔于大慈山。曾经有抚州一位僧人,来大慈山,一年到头都在旋绕大师的舍利塔。有人问他何故绕塔?那位僧人答说:我因为得了一场重病几不能起,神识恍恍惚惚来到冥间,阎王发现我的阳寿未尽,因而得于放我还生。我正要离开,瞥见阎王殿左边供养一帧僧人的画像,阎王对其画像礼拜殷勤。我好奇地请问主簿吏,阎王所拜的是哪位高僧?主簿吏告诉我,这位是杭州永明寺延寿禅师。因他修行精进,圆寂后,径直往生极乐净土居上品莲位。阎王特地请画师为他绘画图像而加以礼拜敬奉。这位永明延寿禅师,既悟明达摩祖师直指人心的禅法,又能致身于净土法门的自行化他,而得于往生极乐,位居上品。大师正是以自身所悟所证的事实来破解参禅者的执情,同时也以此作为对末法众生的劝信。所以我认为他所作的四料简劝人修净土实深有功于宗教,也正是指此而言。


在禅门中,岂止是永明大师这样。如宋代临济宗黄龙派的死心悟新禅师,在他所作的《劝修净土文》中劝人说: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很容易念,而往生极乐净土同样也是很容易的。又说:参禅的人最好念佛。自己根机或者迟钝,唯恐今生参禅未能大悟。至少还可以仗着阿弥陀佛愿力,接引往生。又说:我劝你念佛,你如果至心念佛而不能往生净土,老僧甘当堕拔舌地狱。又如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禅师作《净土说》。其中有说:曹洞门下一宗,都是致力于密修净土,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念佛法门,属于径路修行,正是依据大藏经中诸佛所教,以此念佛法门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说:禅门中诸大宗匠,已悟非空非有的无相境界,仍然秉持志向,专心一意勤修净业。莫非是因为修净业而得于往生净土见佛,比起宗门尤其简易得多呢。又说:无论是佛是祖,或研教观心,或参禅悟道。方法虽然不同,其实都是在修净业,无非同归一源。只要净业一门修成就了,无量法门都能成就。


至如北宋天衣义怀禅师,圆照宗本禅师,慈受怀深禅师,南北朝时期的南岳慧思禅师,唐朝的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禅师,唐朝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朝道绰禅师,毗陵法真禅师,姑苏守讷禅师,北涧居简禅师,天目山的礼禅师等诸大老,这些尊宿都是禅门宗匠。考究他们或自己密修念佛,或公开劝人念佛,发扬净土法门的宗旨,则是不约而同。


不仅仅诸大老这样。我曾听一位老修行的大德说:“合五家的宗派,尽天下的禅僧,无论已开悟或未开悟,没有一人不归心净土的。”我问他此话怎讲?他解释道:“比如洪州百丈山的大智怀海禅师,他是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的嫡传弟子。天下丛林都是依照他的规划而建立,从古至今,没有一人敢评议他的不是。天下清规都是依据他的制定而举行,从始至末,没有一事敢违背他的法度。看他为病僧举行念诵的仪规:‘集众同声举扬一偈,称赞阿弥陀佛。复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回向伏愿云:诸缘未尽,早遂轻安。大命难逃,径归安养。’这岂不是以净土为指归吗?又看他津送亡僧,大众念诵回向伏愿云:‘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这岂不是以净土为指归吗?至于荼毗之际,别无所为,但令维那引声高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十唱,而大众十和,合起来称为十念。唱毕,复回向云:‘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这岂不是以净土为指归吗。自从百丈怀海禅师制定清规以来,凡丛林所以津送亡僧,全都是依照此法。那么,我所说的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无有一人不归净土,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仔细观察这位老修行所引用的言语,的确是有所依据而不容辩驳。我又因他所说的话,使我领悟到百丈祖师立此法的深意,也肯定不是无所依据而这样的吧。你既在丛林中住了这么多年,平时津送亡僧,大概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像此等为亡僧回向十念,口里唱过,耳里听过,更记不清自己曾念过多少佛号了吧。你既不理会祖师指归净土的深意,自己又不肯发起省觉之心,便妄自认定禅宗悟达之士不愿往生净土。则天下禅者之我执偏见,大概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了。


(演莲法师译文)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维则大师:开悟之后,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