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
快速浏览
≌≌《风水择日区》≌≌
≌≌阴宅风水≌≌
≌≌峦头欣赏≌≌
≌≌阳宅家居≌≌
≌≌择日择吉≌≌
≌≌卫星图片≌≌
≌≌问题-讨论-经验-理论-综合研究≌≌
≌≌三元-三合-飞星-辅星-综合讨论≌≌
≌≌《起名预测区》≌≌
≌≌起名改名≌≌
≌≌八字命理≌≌
≌≌奇门遁甲≌≌
≌≌六爻预测≌≌
≌≌测字解签≌≌
≌≌《术数资料区》≌≌
≌≌风水择日资料≌≌
≌≌命理起名资料≌≌
≌≌《信仰文化区》≌≌
≌≌佛学世界≌≌
≌≌道家天地≌≌
≌≌诗词文学≌≌
≌≌中医知识≌≌
≌≌行善捐助平台≌≌
≌≌《休闲生活区》≌≌
≌≌风水故事≌≌
≌≌七嘴八舌≌≌
≌≌易友联络≌≌
≌≌《网站管理区》≌≌
≌≌坛务工作区≌≌
登录
注册
游客
帖子:
今日:
我的主题
我的回复
我的收藏
好友近况
登录IP: 18.117.70.64
首页
搜索
社区服务
广告管理
勋章中心
帮助
道具中心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推荐排行
wind
blue
wind5
≌≌阴宅风水≌≌
≌≌阳宅家居≌≌
≌≌择日择吉≌≌
≌≌佛学世界≌≌
≌≌行善捐助平台≌≌
≌≌八字命理≌≌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昙鸾法师:略论安乐净土义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昙鸾法师:略论安乐净土义
使用道具 |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阿难
级别: 护坛版主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05-27 10:47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0
昙鸾法师:略论安乐净土义
释昙鸾 撰
问曰。
安乐国于三界中何界所摄。
答曰。
如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故。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经曰。阿弥陀佛本行菩萨道时、作比丘名曰法藏。于世自在王佛所、请问诸佛净土之行。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即于佛前、发弘誓大愿、取诸佛土。于无量阿僧祇劫、如所发愿、行诸波罗蜜。万善圆满、成无上道。别业所得非三界也。
问曰。
安乐国有几种庄严、名为净土。
答曰。
若依经据义、法藏菩萨四十八愿、即是其事。寻赞可知、不复重序。若依无量寿论、以二种清净、摄二十九种庄严成就。二种清净者。一器世间清净。二是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庄严成就。一者国土相、胜过三界道。二者其国广大、量如虚空、无有齐限。三者从菩萨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所起。四者清净光明、圆满庄严。五者备具第一珍宝性、出奇妙宝物。六者洁净光明、常照世间。七者其国宝物柔软、触者适悦、生于胜乐。八者千万宝华、庄严池沼。宝殿宝楼阁、种种宝树、杂色光明、影纳世界。无量宝网覆虚空、四面悬铃、常吐法音。九者于虚空中、自然常雨天华天衣天香、庄严普熏。十者佛慧光明、照除痴闇。十一者梵声开悟、远闻十方。十二者阿弥陀佛无上法王、善力住持。十三者从如来净华所化生。十四者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十五者永离身心诸苦、受乐无间。十六者乃至不闻二乘女人根缺之名。十七者众生有所欲乐、随心称意、无不满足。如是等十七种、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庄严成就。一者无量大珍宝王微妙华台以为佛座。二者无量相好无量光明庄严佛身。三者佛无量辩才、应机说法、具足清白、令人乐闻。闻者必悟解、言不虚说。四者佛真如智慧犹如虚空、照了诸法总相别相、心无分别。五者天人不动众广大庄严。六者成就无上果、尚无能及、况复过者。譬如须弥山、映显四大海、法王相具足。七者为天人丈夫调御师、大众恭敬围绕、如师子王师子围绕。八者佛本愿力庄严住持诸功德、遇者无空过、能令速满足一切功德海。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九者安乐国诸菩萨众、身不动摇、而遍至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十者如是菩萨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成、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十一者是等菩萨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大会、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十二者是诸菩萨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如是等法王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如是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安乐国土、具如是等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就、故名净土。
问曰。
生安乐土者、凡有几品辈、有几因缘。
答曰。
无量寿经中。唯有三辈。上中下。无量寿观经中、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三而九、合为九品。今依傍无量寿经为赞。且据此经作三品论之。上辈生者有五因缘。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二者发无上菩提心。三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四者修诸功德。五者愿生安乐国。具此因缘、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便随佛往生安乐。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中辈生者有七因缘。一者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者起立塔像。五者饭食沙门。六者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七者以此回向愿生安乐。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安乐。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下辈生者有三因缘。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三者以至诚心愿生安乐。临命终时、梦见无量寿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又有一种往生安乐、不入三辈中、谓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安乐。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生安乐。生安乐国七宝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亦皆自然。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边地者。言其五百岁中、不见闻三宝、义同边地之难。或亦于安乐国土最在其边。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边言其难。胎言其闇。此二名皆借此况彼耳。非是八难中边地。亦非胞胎中胎生。何以知之。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实胎生。五百年后还得见闻三宝故。故知非八难中边地也。
问曰。
彼胎生者、处七宝宫殿中受快乐否。复何所忆念。
答曰。
经喻云。譬如转轮王子得罪于王。内于后宫、系以金锞。一切供具无所乏少、犹如王。王子于时、虽有好妙种种自娱乐具、心不受乐。但念设诸方便、求免悕出。彼胎生者亦复如是。虽处七宝宫殿、有好色香味触、不以为乐。但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之为苦。识其本罪、深自责悔、求离彼处、即得如意、还同三辈生者。当是五百年末、方识罪悔耳。
问曰。
以疑惑心往生安乐名曰胎生者、云何起疑。
答曰。
经中但云疑惑不信。不出所以疑意。寻不了五句。敢以对治言之。不了佛智者。谓不能信了佛一切种智。不了故、故起疑。此一句总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疑有四意。
一者疑但忆念阿弥陀佛、不必得往生安乐。何以故。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云何一生、或百年、或十年、或一月、无恶不造。但以十念相续、便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乎。若尔、先牵之义何以可信。又旷劫已来、俱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云何不断三界结惑、直以少时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乎。系业之义复欲云何。对治此疑、故言不思议智。不思议智者。谓佛智力、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为远、以远为近。以轻为重、以重为轻。以长为短、以短为长。如是等佛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豆许火焚、半日便尽。岂可得言百年之薪积、半日不尽乎。又如钭者寄载他船、因风帆势一日至千里。岂可得言钭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乎。又如下贱贫人、获一瑞物、而以贡主。主庆所得、加诸重赏。斯须之顷、富贵盈溢。岂可得言以可有数十年仕、备尽辛勤、上下尚不达归者、谓彼富贵无此事乎。又如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飞腾自然。复可以掷驴之劣夫、言必不能乘空耶。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瞬顷两分。岂可得言一小儿力不能断索乎。又如鸩鸟入水、鱼锯斯毙。犀角触泥、死者咸起。岂可得言性命一断无可生乎。又如黄鹄呼子安、子安还活。岂可得言坟下千岁龄决无可苏乎。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开万闭、无量无边。安得以有碍之识、疑彼无碍之法乎。又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而以百年之恶为重、疑十念念佛为轻、不得往生安乐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二者疑佛智于人不为玄绝。何以故。夫一切名字、从相待生。觉智、从不觉生。如是迷方。从记方生。若使迷绝不迷、迷卒不解。迷若可解、必迷者解。亦可云解者迷、迷解解迷、犹手反覆耳。乃可明味为异。亦安得超然哉。起此疑故、于佛智慧生疑不信。对治此疑、故言不可称智。不可称智者。言佛智绝称谓、非相形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亦应有知无之智。诸法离于有无、故佛冥诸法、则智绝相待。汝引解迷为喻、犹是一迷耳、不成迷解。亦如梦中与他解梦。虽云解梦、非是不梦。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离此四句。缘之者心行灭。损之者言语断。以是义故。释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此偈中说不离四句者为缚。离四句者为解脱。汝疑佛智与人不玄绝者、是事不然。
三者疑佛实不能度一切众生。何以故。过去世有无量阿僧祇恒沙诸佛。现在十方世界亦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沙诸佛。若使佛实能度一切众生、则应久无三界。第二佛则不应复为众生发菩提心、具修净土摄受众生。而实有第二佛摄受众生。乃至实有三世十方无量诸佛摄受众生。故知佛实不能度一切众生。起此疑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大乘广智者。言佛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所以有三世十方者、有五义。一者若使无第二佛、乃至无阿僧祇恒沙诸佛者、佛便不能度一切众生。以实能度一切众生故、则有十方无量诸佛。无量诸佛、即是前佛所度众生。二者若一佛度一切众生尽者、复亦不应后有佛。何以故。无觉佗义故。复依何义说有三世佛乎。依觉佗义故、说佛佛皆度一切众生。三者后佛能度、犹是前佛之能。何以故。由前佛有后佛故。譬如帝王之甲得相绍袭、后王即是前王之能故。四者佛力虽能度一切众生、要须有因缘。若众生与前佛无因缘。复须后佛。如是无缘众生、动迳百千万佛、不闻不见。非佛力劣也。譬如日月周四天下、破诸闇冥。而盲者不见。非日不明也。雷震裂耳、而聋者不闻。非声不励也。觉诸缘理、号之曰佛。若情强违缘理、非正觉也。是故众生无量佛亦无量。征佛莫问有缘无缘、何不尽度一切众生者、非理言也。五者众生若尽、世间即堕有边。以是义故、则有无量佛度一切众生。
问曰。
若众生不可尽、世间复须堕无边。无边故、佛则实不能度一切众生。
答曰。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亦绝四句。佛令众生离此四句、名之为度。其实非度非不度、非尽非不尽。譬如梦渡、大海、值涛波诸难、其人畏怖、叫声彻外。外人唤觉、坦然无忧。但为渡梦、不为渡河。
问曰。
言度与不度、皆堕边见。何以但说度一切众生为大乘广智。不说不度众生为大乘广智。
答曰。
众生莫不厌苦求乐、畏缚求解。闻度则归向。闻不度、不知所以不度、便谓佛非大慈悲、则不归向。不归向故、长寝久梦、无由可息。为是人故、多说度、不说不度、复次诸法无行经亦言。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凡夫强分别、作佛度众生。言度众生、是对治悉檀。言不度众生、是第一义悉檀。二言各有所以、不相违背。
问曰。
如梦得息、岂不是度耶。若一切众生所梦皆息、世间岂不尽乎。
答曰。
说梦为世间。若梦息则无梦者。若无梦者亦不说度者。如是知世间即是出世间。虽度无量众生、则不堕颠倒。
四者疑佛不得一切种智。何以故。若能遍知诸法、诸法堕有边故。若不能遍知、则非一切种智故。对治此疑、故言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凡夫智虚妄。佛智如实。虚实玄殊、理无得等。故言无等。声闻辟支佛欲有所知、入定方知、出定不知。又知亦有限。佛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而遍知。照万法二与无二。深法非伦。故言无伦。八地已上菩萨虽得报生三昧。用无出入。而习气征熏。三昧不极明净。形待佛智、犹为有上。佛智断具足。如法而照。法无量故、照亦无量。譬如函大盖亦大。故言最上。此三句亦可展转相成。以佛智无与等者故、所以无伦。以无伦故、最上胜。亦可最上胜故无等。无等故无伦。但言无等便足。复何以须下二句者。如须陀洹智不与阿罗汉等、而是其类。初地至十地亦如是。智虽不等、非不其伦。何以故。非最上故。汝以知有边为难、疑佛非一切智者、是事不然。
问曰。
下辈生中云。十念、相续、便得往生。云何名为十念相续。
答曰。
譬如有人、空旷回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其人劲走、视渡一河、若得渡河、首领可全。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河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若著衣纳、恐不得过。若脱衣纳、恐无得暇。但有此念、更无他缘。一念何当渡河、即是一念。如是不杂心、名为十念相续。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如彼念渡、迳于十念。若念佛名字。若念佛相好。若念佛光明。若念佛神力。若念佛功德。若念佛智慧。若念佛本愿。无他心间杂。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为十念相续。一往言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凡夫心犹野马。识剧猿猴。驰聘六尘。不暂停息。宜至信心、预自克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如佛告频婆娑罗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西倾、倒必随西。若使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前习不在怀、念何可辨。又宜同志五三、共结言要、垂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也。略论安乐净土义毕。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昙鸾法师:略论安乐净土义
http://ok2009ok.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