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曾经的墓
图片:
描述:曾经的墓
图片:
“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
-dBWpT
感谢熊召政先生,是他将沉浸在迷雾中的明代大门替我们推开,让我重新来学习和认识;感谢郦波教授,是他在百家讲坛里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风雨张居正》;感谢唐国强先生,是他扮演的《大明首辅张居正》,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位非凡人物的人格魅力。
l[ $bn!_e
2014年清明顺道经过荆州,拜谒了张居正故居和墓园。站在张居正墓前,我久久不愿离去。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生”,一个出身贫寒的儒士,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扶大厦于将倾的改革家,历尽五百多年的沧桑,依然声震寰宇,名垂青史。他的勤政廉政,留给我们的思索很多很多。
,:A;4
我在网上搜到ying0520 这篇文章,读完后不禁泪流,将文章转到这里,一为学习,二为缅怀那位远去的一代名相。文中有些地方有谬误,但写得着实不错,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1VlU'qY
作者:ying0520 发表日期:2008-11-19 19:21:00 |&rCXfC
ZDbe]9#Xh 荆州古城东门外五里,有地名张家台,一代名相张居正的墓园就坐落在此。 I*3}erT
欲拜谒张居正久矣,机缘不就,拖至今日。于苍天阴沉,寒秋逼人,落木萧萧之际,我于枯寂彷徨中来到张家台,走进了墓园的大门。墓园大门上悬挂着江陵人王元化先生所题的“张居正墓园”的匾额,倒也大气拙朴,与墓园相配。据说,这儿正是张居正老坟的原址,在昙花一现的辉煌之后一直破败不堪。1998年清明节,后来因小说《张居正》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熊召政到此地,看到的是“一畦散发着粪臭的菜地”,他朋友“指着菜地中的一个土堆說,這就是張居正的坟墓”。 LrbD%2U$j5
其实,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几经变迁,耐人寻味,风风雨雨,有着沉重的历史沧桑之内涵。遥想张居正在世的张家台,郁郁葱葱,四周是一片湖光碧野,正是张在奸相严嵩当权时于故乡购置的一片田产,并在此筑“乐志园”。当时是,嘉靖在位,朝政黑暗,权奸当道,张居正仕途不顺,虽然刚到而立之年,也不得不托病避祸,还乡隐居,韬光养晦。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到嘉靖三十八年,六载赋闲躬耕,就在“乐志园”内杜门谢客;“植竹种树,株茆结庐,以偃息其中”。据他在《学农园记》中所述,这段时光,是十分宁静而安逸的,“时复周行阡陌间,与田夫佣叟,测土壤燥湿,较种先后,占云望侵,以知岁时之丰凶”。继而感叹:“岁小不登,即妇子不相眄;而官吏催科,急于救燎,寡嫠夜泣,逋寇宵行;未尝不恻然以悲,惕然以恐也。或幸年谷顺成,黄云被垄,岁时伏腊,野老欢呼,相与为一日之泽,则又欣然以喜,嚣然以娱。” 当年的“乐志园”四周环湖,天光水色,交相辉映,莲荷环植,葭蒹葳蕤,修竹拂云,芙蕖遍野,风光旖旎,湖山多情;而事实上这里确是张居正调息身心,胎养丰神,长蓄忠贞之志以酬国恩的休养地。此际也,其心止水息机,形似云鹤,或潜志攻读,纵横驰骋于诸子百家之中;或着力稼穑,体尝农夫百姓生之艰辛;或内省反思,仰古俯今以探求宁神养气之道;或优游湘衡,苦索兴替以寻求治世安邦之策。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即严嵩垮台前二年,张居正承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徐阶之援引,以右春坊中允兼领国子监司业;越四年,他出任裕王府讲官,至隆庆元年即由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开始进入朝廷的最高决策层。从此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为他在政治上成就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奠定了基础。按风水学讲,正是张家台给了他平步青云的旺气。从这时起,他便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才干,拨乱反正,鼎故革新,鞠躬尽瘁,砥柱中流,终于成就了“万历中兴”之显赫功业。其间,虽父亲亡故而未予奔丧守制,舍丁忧而奉诏“夺情”,竭力国事,直至逝世,近20年没有再履张家台…… QR'# ]k;>%
从张家台出山13年后,即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张居正辅佐年仅10岁的明神宗万历登基,皇室为加强其政治威信,特诏赐银1000两,资助张居正在江陵东关寅宾门内修建府邸。府前当街有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名曰敕赐“帝赉良弼”坊;府中房舍精雅,楼阁凌空,“纯忠堂”、“捧日楼”互为映衬,蔚为壮观。府成之时,皇帝又御笔亲书对联“志秉纯忠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万年”相赠,以达奖掖褒赞之情。至万历九年十一月,张居正即以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晋太师兼太子太师、加封太傅衔、支伯爵禄……这一切,都充分展示出了这位官居极品的内阁首辅鼎盛时期的荣耀与显赫。其时,张居正幼时读书的地方,位于荆州城东门外的古柏堂及当年隐居耕读的张家台“乐志园”,皆圈为敬地,修葺一新。光阴又过10年,即明萬曆十年(1582年),张居正为国事日理万机,累死在任上。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赠上柱国,谥文忠,荫一子为尚宝司丞。甚至还派太仆寺卿护丧回籍,命锦衣卫护送灵柩至故乡江陵,可谓备极哀荣!欽天監将张家台选為張居正的长眠之所,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象辉煌的陵墓。张居正魂归故土,归葬于兹,自此,“乐志园”即成为一代贤相的最后归宿。常言说盖棺论定,张居正生前荣耀身后盛名至此无虞矣。 _7<{+Zzm
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张居正死后不过两年,局势却发生了急剧逆转。张居正忠于谋国,拙于谋身,因其权重震主,祸荫骖乘,自身骸骨未朽,门祚己倾。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先是御史羊可立参奏张居正,攻讦他生前构陷宗室藩王辽王朱宪(火+节)的种种罪责。万历皇帝由此指斥他老师“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下旨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 终念及帝师之情而罢手)。接着,派司礼太监张诚,刑部右侍郎邱橓等,率锦衣卫十万火急查抄张府。满门禁锢,追逼拷掠,其长子敬修含恨自尽,次子懋修自杀未遂,家属妇孺饿死十余人。惨祸骇人,鬼神色变。朝廷中更是浊流狂注,一时落井下石者甚众,赫赫张氏一族遭此大难,倾间破败。不言而喻,他的墓园也就在劫难逃了。后经大学士申行时和六部大臣疏请从宽,万历只好下诏,允留空宅一所,田10顷,瞻养张居正的母亲。为显皇权任性使气,亲政后的万历在政治上的倒行逆施毫不含糊。凡是张居正生前所举荐重用的人,统统被罢斥削籍;凡是以前被罢斥的官员,又大都起用复官。张居正十年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至此基本上被一笔勾销。 ;VAyH('~
此后的大明王朝,因万历怠政,朝纲不振,国家多难,民不聊生,内外交困,人们追思张居正的功绩,纷纷缅怀“万历新政”给国家带来的清平气象。终碍于万历天威,许多良知之臣因皇帝心胸特别狭窄不敢为张居正说句公道话。纷纷暗自哀叹像张居正这样的经世之才,竟落得抄家的地步,可见世事黑暗。这个万历后来甚至为立太子之事与诸大臣赌气,不上朝竟达三十年。世人心知肚明,他“胡闹”的本钱是张居正为他挣来的。不知道他临死之时,有没有生一点对张居正的愧疚心理!后在天启朝,迫于世人的舆论压力,朝廷给张居正恢复名誉,允予葬祭。到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距明朝覆亡仅日暮黄昏15年的时光,朝廷追录张居正“慨然以天下为已任,振刷纲纪”的功绩,复荫其子孙;并由当时的江陵县令石应嵩重新为张居正修墓立碑。当时,有一位诗人曾痛心疾首地悲吟道:“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此间,他家后人便陆陆续续从流放地重返故里,农耕传家,繁衍生息,为他守护墓庐,四时祭祀。但是,一切都为时过晚,明王朝终于在一片刀光剑影,波谲云诡的变幻中翕然坍塌……直到清朝初年,其墓园的“翁仲华表,犹在草莽间”。 pF8 #H~
明亡清兴60年,到清朝康熙年间,后人追慕张居正的功绩,还在荆州城内为他立祠建庙,四时祭祀。张家台张居正的墓地却从没有谁修葺过,任由荒草一年一枯荣,渐渐沦为菜畦。正应了一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星移斗转,时代兴替,此后多少年间,或厄于天灾人祸,或困于时艰岁蹇,因其后裔萧条,张居正墓园榛莽丛生,衰败不堪,仅余黄土一堆,隆起在时令菜蔬的碧青与粪臭中。一直以来,张家台一带,还聚居着张居正的后裔子孙,可对于赫赫声名的远祖的墓茔荒芜徒生浩叹而已。 SnmUh~`L~
清朝灭亡,进入民国。因张居正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其的生前死后,对其功过是非的评说径庭。而正是由于这种争议,使得其墓冢在漫长的日月内难以得到当局妥善的维护、修葺和管理。抗战期间,我国史学界巨擘、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先生从英国留学归来,以先进的史学理念,修撰出其传世名作《张居正大传》,真正展现出了传主张居正那雄阔博大的胸襟抱负和沉笃刚毅的施政才华,并对其是非功过,作出了公允的评价。但由于其时正值战争岁月,社会上无人会留意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争议,再加上此后时代洪流滔滔,波澜迭起,致使张居正墓寂寥荒凉依旧,于沉睡中阅尽人间变幻风云…… 2*V[kmD/3
历史云烟渐散,转眼到了1949年,历经沧桑的张居正墓,已经坍塌不堪,墓周以土堤环绕,前面有一口大池塘——便于菜农给菜地浇水。到了在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的紅衛兵小將們信奉毛澤東主席的教導,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不管死的活的。 疯狂滥觞于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数月后,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首领谭厚兰,带着两百名红卫兵前往山东曲阜,发动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声讨孔夫子,砸烂了孔子坟墓。各地红卫兵竞相效仿,冲击寺院、古迹,捣毁神佛塑像、牌坊石碑,查抄、焚烧藏书、名家字画……甚至打擂台似的相互竞赛,看谁的花样翻新出彩,掘墓风也迅速刮遍神州。晚清名臣,也是张居正的本家后人张之洞的坟墓,在这样疯狂的大潮中受创最剧。据讲,1966年秋,以南皮中学(让人觉得黑色幽默的是,张之洞即是该校的创始人)学生为主的红卫兵,扛旗打锣来到墓地,先将张之洞墓碑拉倒,然后开始掘墓。坟土被挖光,露出石灰和青砖砌成的四个砖套,砖套内为四口黑红色棺(张和三位夫人的),由于厚重,一铁镐下去,只能锛出一道白印,最后造反派用铁锤砸钢钎才打开。只见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珍贵文物四十余件。“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干白,贴在骨头上,衣服见风后就成了布片,到处飘散”。四具尸体从坟墓里被挖拖出来,暴露在荒野后,造反派红卫兵高歌凯旋,扬长而去,围观掘墓的人也渐渐离去,留下寒星冷月点缀的夜空覆盖人间的罪恶。同样,当过万历首辅的張居正肯定难逃此劫,荆州城的红卫兵也是在1966年深秋成群結隊,扬名大号,敲锣打鼓前來掘墓。连一国至尊的万历皇帝都不敢干的事,20世纪中叶荆州的红卫兵有胆去干。张墓很堅固,用鍬鏟之類的工具無法挖開,便开來推土機,終將墓室摧毀,掘出一椁一棺。掩封了384年的棺椁显露出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紅衛兵們掀开棺蓋,看到棺内头颅骨及身骨架俱已散乱,袍服盡爛,遗物留存的仅铜镜一面,金钩一双,玉带上的白玉数枚和一方硯臺,別無任何陪葬品。這結果让紅衛兵們深感失望,将森森白骨拖出棺材乱扔后就一哄而散。入夜,一張姓菜农(据說是張居正後裔)悄悄來到墓地,趁着月光,將被紅衛兵四下乱抛的白骨一一收拾起來,裝在一個臨時找來的粗糙陶缸里,悄悄埋在菜地一角,才心安而去。 o25rKC=o
又二十年過去,到了八0年代中期,我們的曾一度得了妄想狂热症的民族开始疯症稍退,部分恢復了传统記憶,列宗列祖的文治武功不再一概抹殺。時任沙市博物館館長的侯先生與陳先生,終於鼓起勇氣要重修張居正的墓園。首先,他們找到那位老农,將張居正葬於陶缸的骸骨挖了出來。觉得那只陶缸過於簡陋——不配装殓一代名相的骨骸——活着者的良心过意不去,他們便让當時尚在博物館工作的刘心宇找來一只精致的青花瓷坛子,將張居正的骸骨再次收殮。然後,在當年被推土機推平的墓基處重新挖坑,將青瓷罈埋於其中,又把散於原地周圍的斷磚撿起做了墓堆的护牆,並作了一塊墓碑立起。这就是熊召政其时見到的那一座墳塋了。他曾多次来现场凭吊,他震悚于墓地的荒凉与破败,不得不一再悲叹,扼腕叹息。 bC1G5`v_D
又过了二十年,即公元2004年初,荆州当道开始谋划动工恢复、兴建张居正墓园。翌年入秋之后,一座形制恢宏、殿阁巍然的新张居正墓园在原址修复竣工。修葺一新的张居正墓园,以其肃穆庄严的环境氛围,为这位中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营造出一处安宁、静谧的安息之地。有人告诉熊召政,增大这圆坟冢时,曾发生了一件异事。施工人员掏开坟堆,细心地找到收藏张居正尸骨的青花瓷坛子,发现有两条透明的红蛇,缠在坛体上,虽人声扰动亦不肯离去,后来又掩土而埋。这两条红蛇意味着什么呢?当年红卫兵掘坟时,为何不见灵蛇护墓?冥冥之中,老天如此安排有何深玄寓意?异数乎?人杰地灵乎? !h7.xl OpN
我眼前看到的张居正墓园布局闳阔疏朗、形制古朴典雅,甚是整洁,与墓主人的洁癖个性很相宜。据说,其格局基本上仿照扬州“史阁部祠”和合肥的“包孝肃墓园”等明代同一时期留存的古大夫墓规划、修建而成。入门后首先是月牙池,池后的环型小土墩上,栽有十六棵翠柏,喻意张居正六年次辅十年首辅的宰揆生涯。这十六年,即1566年至1582年,是张居正政治上的巅峰岁月。张居正铜像高耸在半月池前,其造型身材颀硕,眉目清秀,长须及胸,神采俊朗,兼具磊落伟岸,举止持重,器识宏大,情态安祥之貌,充分展现出了这位桑梓先贤那风骨傲然,质朴刚正的超卓气度。张居正的铜像有些意境,手持笏板在胸前,做大步流星上朝状。脸上刚毅而自信,目光深远,直视远方。铜像后的环型小土墩上,有寓意深刻的十六棵翠柏簇拥环绕,惜有四株已经枯死。半月池中间的一泓清水泛绿,倒映着张居正铜像那高大、巍峨的影子,在阴沉天空的衬托下,这位荆州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形象显得愈加模糊;间或池畔柳树飘下一片落叶,水中便泛起层层涟漪。有几条红鱼游于其中,一有动静,潜沉水底。静谧的墓园幽境,更显现出墓冢在一片苍翠的松林中间所凸现的庄严气象来。 &tAYF_}
柏墙之后,是墓道,由58块米青石板铺成。张居正活了58岁——墓道的长度即是他生命的长度。此一设计,亦见主事者独具匠心。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石羊、石驼两两成双,使张居正墓园显得肃穆、庄严。墓道之后,是圆冢。先前的圆冢周长10米,新修之后,增长了6米,亦是16米,与16棵翠柏呼应,还是暗示他的运筹帷幄理燮阴阳的宰辅生涯。墓碑上书:大明左柱国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我觉得驼碑的赑屃有些小,与大墓及碑不相称。墓碑后的坟冢包上长满了荒草,多为其果实易粘挂人衣裤上的蒺藜禾。有一朵野葵花在荒芜 的野草间开得金黄,于秋风中煞是动人。墓道的地砖缝间长着青青的野菜和忍冬类的植物。坟冢四周栽有成片的幼松,目前正茁壮成长。墓地寂静而肃穆,让我想到了“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孤寂空漠。透过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隧道,我似乎还能听到张居正无奈而沉重的叹息! Gw$ 5<%sB
.E}lAd.Mn
墓园内迟桂花飘香,隐隐约约,沁人心脾。东侧碑亭边,有几丛果实殷红似红豆的植物落尽叶子,依然美丽。围墙边的几株银杏树,叶已金黄,一半飘零在地,一半还挂在枝上随风起舞。不过,这儿的银杏黄叶没有山野间的银杏叶明丽浓艳,色黯然若营养不良状。墓园内可闻鸟啼,亦见鸟飞。有一片梅林落尽叶子,枝条发青,正是萌梅蕾前的征兆——再晚二个月,大雪纷飞时节来,会看见她们的丰姿。梅林深处有一口古井,我猜想这是当年张居正隐居此地时,生活所用的水井吧。 aYb97}kI
我在墓园内徜徉半日,时走时憩,边观边思。墓园内寂寥无边,不见有其他游人,只有三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在神道东侧的幼樟树林内,平整一块草地,说是便于练功——这是几个学武术的少年。二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武汉。每天周末到园内打拳,站马步,耍枪弄剑,闻鸡起舞。我问:你们知不知道张居正何许人也?有一个脸上营养不良,长有虫斑的孩子说:他是宰相。问是哪儿人?哪个朝代的?三个孩子都摇摇头。张居正墓中有灵,闻此言不知作何感想? Gb\PubJ
苍天依旧阴沉,秋风渐劲,寒气袭人。在夕阳于阴沉的彤云的裂缝透出惨黄的毫无热情的暮光时,我离开了墓园。出墓园大门往左,可见一片菜畦,绿油油的长着各种蔬菜,生机勃勃。有许多菜农在忙着给菜地上肥浇水忙碌着。菜地边的高架路上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千百年来,世事更迭,老百姓都得过日子,不是吗?人们在张居正的墓地周围种菜几百年了,还要如此青枝绿叶汤汤水水地种下去。我无聊地暗想:当今这年月,还有张居正这类经世济民之雄才能臣吗?走到大街上,听见人在议论一群为生活所迫(市场上没有生意)的人举旗游行之事,更感到寒秋袭人。于是,加快了脚步...... ;ISnI
附件:曾经的张居正墓[ 此帖被至公天下在2014-04-07 00: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