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上大下安师父;唯识与净土的关系如何把握?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9
威望: 1560 点
金钱: 3247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69(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20-04-02 06:35

0 上大下安师父;唯识与净土的关系如何把握?

图片:
唯识与净土的关系如何把握?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讲净土 昨天
信众:末学最近在某论坛上看到“解在唯识,行在净土”的问题,请问如何理解呢?另外,唯识与净土的关系怎么把握呢?谢谢师父。


大安法师:“解在唯识,行在净土”,是一些对唯识、法相学有好乐的人,在钻研教义的同时,也深知光是唯识法相还是很难解决生死问题,所以他还要志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是有了这种提法。民国年间唐大圆居士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也有一些学法相唯识的人,对净土法门的认知就谈不上归宿了。他总是认为要发大乘心,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度众生,好像求生净土还是自了汉,还是没有大乘菩萨精神的表现。有一些学唯识学的还有这么一种应该说比较偏颇的观念。


所以如果他们真的能够发出“解在唯识,行在净土”这样的心,我们对这样的同修还是表示赞叹的。





但是,绝对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也一定要“解在唯识”了,要知道那是原来已经有唯识好乐的人的一种提法。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我们就一门深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嘛,以念佛心开佛知见,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实际上唯识在理念上跟净土法门也没有什么差异的,我们常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句话是对的,但要在什么情况下讲?我们要搞清楚。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去讲的、所能够行的境界。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心是妙明真心啊,不是我们现在八识的妄心啊,自性弥陀不是我们这样的一个颠倒的无明自性啊。


等我们往生到净土华开见佛你才能够说自性弥陀的问题,等我们生存在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国土庄严的时候才有资格谈唯心净土的问题!是这么一个情况。


那么我们要想在唯识学讲“转识成智”,最好的方便还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啊!


我们一心执持名号,念兹在兹,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最后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我们得念佛三昧就转识成智,唯识、净土也就无二无别了。





所以学念佛法门的人首先在教理上不要太广,无论解门还是行门都要一门深入,解门现在好好看净土五经一论,看中国净土宗祖师的重要的著述,而且要反复看,每天要看三到五遍。


等我们通过这些研讨产生了一个坚定的信根,再不会受其他的修行其他的宗派理论、行为的人所左右,这样我们才可以慢慢地扩大一点,看看天台、禅宗、法相、唯识、华严的这些教理,这个方法我们称为精中求果,在精中志求佛果。
你不要一上来就博览,博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你对念佛法门产生不了信心,往往是这个样。因为念佛法门是特别法门,它的信心是非常不好建立的,是不可思议的,用通途的教理往往解释不通的。


所以如果你一下子看了很多通途的东西,就会本能地把通途的教理来套念佛法门,套来套去你信心就没有了,所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觉的。


印祖对这种现象曾经很忧虑地说过一句话:往往通宗通教者不信净土。





所以我们不要打妄想,要做什么大通家呀,我们就承认自己不行,业障深重,智慧短浅,领悟力低,靠自力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靠阿弥陀佛,好好念佛,求生净土。


可以随分随力地研习教理,但在你没有真的获得信心之前,你绝对不要随便看。


一定就在净土五经、净土祖师的著作(尤其是《印光法师文钞》《净土十要》)这些经典中,不断地去反复反复看。


等到你忽然看到信心坚固了,有抵抗力了,你才去看看其他的。这可是我们的经验之谈喽。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上大下安师父;唯识与净土的关系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