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 | 讲一句实在话:凡夫不能被刺激!(经不起考验)
你说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的回答是:看环境而定!当然初果以上、位不退以上的菩萨例外,但就资粮位的菩萨来说,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当心跟环境接触时,我们不能够无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什么修行一定要依止僧团?为什么不到西门町去修行?因为你到西门町修行,纵使整天拜佛,整个功力会受外境影响而抵消掉。
忏公师父常说:“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在都市办道!”你在山中睡觉,总有睡醒的时候吧!对不对?睡醒的时候做早课、晚课,吃饭念供养偈,整天都在三宝当中。讲一句实在话:凡夫的烦恼是不能被刺激的!唯有圣人才经得起考验!很多人会说在娑婆世界可以历事练心。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一句话。生死凡夫的善根是需要保护的!
诸位读读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修习止观需要二十五个前方便:要息诸缘务;有人供养你,衣食具足;能够持戒清净……在很多的条件之下,才能产生止观的正念,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观,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劝我们往生呢?重点在于“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不退转位)”,使令你在整个佛法的熏习当中正念特别坚固。
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整个阿赖耶识的大海当中,想要栽培佛法的善根,刚开始必须在温室中栽培,不可能在风雨中、台风中栽培,怕它禁不起摧残。等到这颗幼苗慢慢茁壮了,再把它拿到台风中去历练,就越历练越强壮。同样地,你到极乐世界成就法身菩萨,再回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历练都没问题--你心中无住。现在不可以,我们没有功力去抗拒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应该要求往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这句话正是我们求生净土的主要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