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34567»Pages: 6/7     Go
主题 : 没有菩提心,即便证悟空性,也不成为大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0楼  发表于: 2025-01-08 20:02

在因果面前,你的个性一文不值



有多大痛苦就应升起多大的忏悔心……
一切我们现在经历的痛苦
都是我们曾经在别人的心上造成的划痕……
因缘际会
果报现前
我们体会自己曾经的身口意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多么严重又有多么可怕……
因此心里痛苦时就是承受果报时
当心生忏悔忏悔自己无始劫以来给其他众生带去的痛苦……

若问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

——《做个好人》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1楼  发表于: 2025-01-08 20:05

《佛子行》里讲到,
在生活中遇到违缘、
挫折时,
怎样转为道用。
这对现在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比如有人诋毁你,
让你感到痛苦,
此时如果能有大乘佛教的心态,
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善知识、父母、老师,痛苦自然会消失。
这是比较高的一种境界,
一般人很难做到。

世间的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佛教的思想不会这样。
小乘沙门四法中讲,
别人害我,
我不害他,
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而在大乘佛教中,
不但不害他,
还要帮助他。

到了这一步,
很多学者会想不通:“那太不讲道理了,
明明他在害我,
为什么要帮他?”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这样做,
看你的心达到什么境界,
如果境界比较高,
像菩萨那样,
就会特别悲悯那个害你的人。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2楼  发表于: 2025-01-09 18:24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大乘能驶到不住二边圆满佛陀的果位,由此称为大乘。


  菩萨就不一样了,不但知道这个是取的名字,而且还知道本来就没有,远离四边。缘觉认为是取的名字,但还是要有个东西。比如说,给眼前的宝瓶取一个名字,取的名字是真的有吗?没有的。菩萨认为连宝瓶本身都没有。“有”也不承认,“没有”也不承认,远离四边,这就是菩萨的境界,也就是大圆满的境界。我们最后需要修到这样的境界,从内心证悟以后,成为远离一切的真正的如来佛,真正的佛性就是这个。今天早上讲了我执和法执,在最后成就大圆满的时候,是不是这样?不是。哪个是假的?没有说哪个假的,连取的名字也没有,宝瓶也没有。没有说“没有”、也没有说“有”,都是远离一切的,都不承认。所以,小乘的声闻缘觉和大乘菩萨的境界不一样,有非常大的区别,大乘是不住二边圆满佛陀的果位。
  综上所述,九乘佛法里共同的三乘,包括小乘的声闻乘、缘觉乘,以及大乘的菩萨乘。这三乘里只有大乘和小乘,没有人天乘。人天乘根本就不包含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讲过人天乘。之所以会出现人天乘,是由于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基很差,上师们只能在三乘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人天乘,就像是为了上楼专门加了一个楼梯一样,其实佛陀从来没有讲过人天乘。
  佛陀讲的三乘各有区别。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在哪里?发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是大乘,没有菩提心就是小乘。其实,大乘和小乘仅仅以菩提心来区别是区分不了的。最重要的是以什么来区分?依见解区分。小乘和大乘一是以菩提心区分,二是要以见解区分,就是用空性的见解来区分。用见解怎么区分呢?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的见解各不相同。比如小乘声闻和缘觉也不一样,声闻是什么样的呢?只是去掉了人我执的证悟空性,有去除人我执的空性,但没有大空性;缘觉是去除了人我执以后,还去除了一部分法我执。所执里包括粗的法执和细的法执,缘觉去除了小部分粗大的法我执。声闻乘和缘觉乘的区别就在这里。
  小乘有没有慈悲?大的慈悲没有,但小慈悲有。比如说一个罗汉看到一个病人倒在地上,有没有慈悲?肯定有慈悲,没有慈悲是不可能的。但有没有大慈悲?没有。大慈悲分为三种。一种是看到这个众生很可怜,对他生起慈悲,这是慈悲里面层次最低的。中等的慈悲是什么呢?看到众生不明白无常,非常可怜,因而生起慈悲。最高、最好的慈悲是什么?看见众生不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因此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这就是最好的慈悲,也就是大慈悲。
  声闻和缘觉有没有慈悲?肯定有,本身就去除了我执,没有慈悲是不可能。但是有没有大慈悲呢?没有大慈悲。这就是小乘的声闻和缘觉的慈悲。我们这里讲的大慈悲如果以空性的角度来理解,大乘的大慈悲和中观里讲的大慈悲又有区别。大乘的大慈悲是一切都是利他,为利他而生起慈悲心。而中观里所讲的空性的大慈悲又不一样。
  大乘空性是什么呢?远离八边戏论的法性,是胜义谛、大空性。这就是大乘菩萨对空性的理解。大乘菩萨已经去除了我执,而且还去除了法执,两个执着都去除了,最终结果是涅盘成佛。小乘涅槃只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也就是说小乘阿罗汉已经去除了我执,超越了轮回,但还没有获得最究竟佛的果位。大乘菩萨有了大空性,就可以到达最究竟佛的果位,这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刚才讲的菩提心的区别很重要,但对空性见解的区别同样也很重要。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3楼  发表于: 2025-01-09 18:31

  大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缘生大悲、缘法大悲和无缘大悲。

第一
缘生大悲
  看到众生得了严重的疾病,或是正在承受各种的痛苦,因此对其生起强烈的悲心,希望众生能早日脱离痛苦,并想尽一切办法使其脱离痛苦,就叫做缘生大悲。

  作为内道道友,我们应该明白慈悲有很多种解释,慈悲也不是大乘佛教所独有的,小乘的阿罗汉和基督徒等外道也有慈悲,但是他们的慈悲是有限的。老虎、狮子和鸽子等旁生也有慈悲,但那是对它们自己孩子的慈悲,当然也是有限的。只有大乘佛教的慈悲才是无限的,因此缘生大悲只有大乘佛教才有,小乘或者外道都不能叫缘生大悲,他们虽有悲心,但不能称之为大悲。



第二
缘法大悲
  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真实的东西;一切的显现都是缘起,缘起的本体是空性。但是凡夫众生因为无明和愚痴,错把所看到的一切都当成永恒不变的和真实的,并对其产生强烈的贪欲,进而造作无边的罪业。见众生执诸法为实有,执无常为恒常,不懂一切万法本体空性,如梦如幻,因此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悲心,就叫做缘法大悲。

  哪些人具有缘法大悲呢?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缘觉。小乘分为声闻和缘觉;空性见解可分为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不同的境界;法我又有粗大的法我和细微的法我。小乘的声闻阿罗汉去除了人我,但只去除了法我的少分;小乘的缘觉阿罗汉已去除了法我中的一部分,因此具备缘法大悲。



第三
无缘大悲
  无缘大悲只有大乘才具有,但是大乘的加行道和资粮道还不具备无缘大悲,只有一地菩萨以及一地以上的菩萨才具有。这是因为一地菩萨已经证悟了空性并体会到了空性,明白了本来面目,知道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就是佛性,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是佛,因此才具有了无缘大悲。而众生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佛,自身本具的光明被贪嗔痴慢疑五毒烦恼覆盖,无始以来一直在你和我的分别执着中流转,无法解脱。见众生受业力牵引而长劫流转痛苦轮回,被五毒烦恼包裹,被无明黑暗笼罩,陷入我执铁网之内,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佛性,因而生起强烈的悲心,这样本具的慈悲就是无缘大悲。

  无缘大悲非常重要,因为十方诸佛菩萨都来源于菩提心,而菩提心又来自于慈悲心。可以说,没有慈悲心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没有佛。龙树菩萨是著名的大乘佛教论师,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而能阐述和弘扬龙树菩萨所讲中观之真正本意的唯有《入中论》的作者月称菩萨。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主要赞叹的就是慈悲心:“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可见慈悲心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4楼  发表于: 2025-01-09 18:40

四无量心 /慈悲喜舍是不一样的

  对于四无量心的“无量”这两个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1
世俗里的慈悲喜舍

  在世俗里有没有慈悲喜舍?也有。世俗里的慈悲喜舍是不是无量的?不是。大乘佛教的慈悲喜舍与世俗和小乘的慈悲喜舍是不一样的。世俗的慈悲喜舍是什么样的呢?修慈悲喜舍的对境是有局限的,不是所有的众生。它不会从舍心来平等摄持一切众生,然后观察众生所承受的痛苦,他们不会这样想的。他们想到的只有一个局部,比如痛苦的众生是谁?是人,是人类在遭受这个痛苦。他们不会想到其他的众生。


阿罗汉的慈悲喜舍

  阿罗汉这些小乘圣者有没有慈悲喜舍?有。他也会想到天下所有的众生、所有的生命,而且他知道这些众生每一个都在受苦,也知道这些痛苦的惨状。但是,他们不会把众生的痛苦拿过来,不会生起“众生的痛苦我来断除”这样的意乐。

  好比有一个人,他看见悬崖边有人快要掉下去了,如果这个人掉下去肯定会承受摔死的痛苦。这些他都知道,但是他不会去救,因为他担心自己也摔下去,况且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救。阿罗汉就是这样,他觉得如果我要去救这个人的话,要是连我一起掉下去就没必要了。所以,我最好还是远离他,他掉下去摔死我虽然不忍心,但是看着就行了。当众生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小乘阿罗汉的慈悲喜舍。


大乘菩萨的四无量心

  而大乘菩萨的四无量心就不一样了。我们知道所有的众生都在承受无量的痛苦,但我们不能只是看着他们受苦而不管不顾,我们要帮助他们解脱出来,不帮不行!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母亲,母亲陷入苦海,作为子女都不去帮那怎么行呢?做人都不合格!他会这样想。所以,大乘菩萨生起四无量心后,就开始想要去帮助众生。


  我们可以看到,世俗、小乘、大乘这三种根器的慈悲喜舍完全不一样,对境、出发点和力量也完全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因此,所谓大乘的四无量心中的“无量”,首先指的是对境无量。四无量心的对境是一切众生,无量无边;其次,我们修四无量心的大乘菩萨,心也是无量的。一切众生的乐因乐果我来奉献,一切众生的苦因苦果我来断除,这个心的力量非常强大,也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最后,四无量心的果无量,功德也非常的不可思议。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一旦四无量心生起来,菩提心肯定也会生起来。菩提心生起来,成佛就是必然的。因此,大乘的四无量心是因,佛位是果,而成就佛果的功德自然是无量无边的。这就是无量的三种含义。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5楼  发表于: 2025-01-09 21:02

菩提心之洋的入口

愿我们具足菩提心的无畏勇气,亦能如此发愿,尤其在世界各地都遭受各种痛苦考验的时候。
透过由无上之观世音和一切诸佛菩萨 
生起之究竟证悟心之真谛, 
愿无上菩提心诞生在 
虚空下的我及一切众生的心中。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嗔恨, 
以及嗔恨之果——地狱道之炎热与酷寒,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慈爱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嗔恨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嗔恨之界——地狱道, 
都被净空。 
愿地狱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金刚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大圆镜智。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贪执, 
以及贪执之果——饿鬼道之饥渴,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慷慨布施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执着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饿鬼道都被净空。 
愿饿鬼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莲花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妙观察智。 
愿痛苦之因,一切众生之愚痴, 
以及愚痴之果——野兽之呆笨迟钝,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生起内观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无明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畜生道都被净空。 
愿所有畜生, 
都成为佛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法界体性智。 
愿痛苦之因,侵蚀一切众生之心的妒忌, 
以及忌妒之果——阿修罗的交战,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展现于身、语、意之忍辱 
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忌妒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阿修罗道都被净空。 
愿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事业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成所作智。 
愿痛苦之因,众生之骄慢, 
以及骄慢之果——天道众生最后堕入恶趣,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精进的一切功德, 
以及离于骄慢的闲暇,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因此,愿天道都被净空。 
愿天道的一切众生, 
都成为宝部的观世音, 
了悟无上之平等智慧。 
愿众生的痛苦之因, 
自无始以来的恶业与障蔽, 
以及恶业与障蔽之果—— 生、老、病、死之痛苦, 
都降临于我!融摄于我! 
我把我自无始以来, 
用身、语、意积聚的一切功德, 
都布施给虚空下的一切众生。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6楼  发表于: 2025-01-10 09:38

在这广袤的世间,我们常常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时,内心总在渴望着一种力量,一种能给予我们指引和慰藉的力量。而祈祷,便在此时如一盏明灯,缓缓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祈祷是解脱的基本途径之一,同称“仁慈、仁爱”。在学习与实践中,它是唯一的选择。为维护世界道德与和平,人与自然应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无论家庭还是个人健康,万事俱备的各种因素都至关重要。我们所处的一切生命个体都应受到尊重与平等,愿他们永远幸福,不再面临危机。这样的祈祷并非没有力量,借助外在辅助力量也并非无用。佛的智慧与慈悲源泉并非如神一般,而是渐渐融入社会主义,借助精神文明。没有爱的他们成为了你爱的源泉,你也如他们一样是爱的源泉。那一刻,哪怕一分钟,你能战胜孤独,不再是恐惧的存在,没有是非黑白的痕迹。
让我们怀揣着这份对祈祷的感悟,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以仁慈与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以对世界道德与和平的坚守去构建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佛的智慧与慈悲中汲取力量,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里绽放爱的光芒,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世界,让孤独与恐惧不再,让幸福与和谐永驻。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7楼  发表于: 2025-01-10 09:56

因果报应面前,无论贫穷富贵、种族地位如何,无人能逃脱其审判。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若能自觉反思因果的起因与经过,就应敬畏因果,因为因果定律源于人们的起心动念。如此,社会必将团结安宁。我们应高度重视因果报应中的“生命平等”,将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平等看待。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平等如一,处于“依正不二”的关系网中。虽生命境界不同,但在因果关系作用下可相互转化,并无尊卑高下之分。


因果循环倡导的平等观、道德观等,有助于唤起人们对生命权利的普遍尊重,促进世界和平。从学佛修行角度而言,要重视因果报应。即使悟得空性,也不能断绝实际善行;即使证得高义境界,也不可轻视普通善举。






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三宝的殊胜之处,以虔诚之心去感悟和践行佛法。在生活的种种境遇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念头,让自己的心灵在三宝的指引下得到净化和升华。


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去盲目地寻求那些不可靠的外在依靠,而是要坚定地回归到三宝的怀抱。通过诵经、冥想、修行等方式,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将三宝所赋予的慈悲与善良传递给他人。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三宝的伟大,共同走上追求真理和解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让自己更加接近佛法的真谛。


总之,三宝是我们人生中最坚实的依靠,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不断努力修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归属感,然而仅仅依靠这种感觉未必能真正消除痛苦。在茫茫人海中,真正的归宿可以是信仰佛、法、僧。三宝赋予我们道德、修养和关爱,教导我们脱离苦海,改变生活状态,甚至涵盖超越生死的基础知识。一个人若缺乏基本的教育理念,确实与牲畜无异,而我们显然不是如此。






“皈依”意味着依靠,怀着唯有三宝能救离一切苦难的坚定信心,相信永恒不变的三宝是解决一切烦恼的“果”,也是未来主宰万物的“因”。面对各种困难问题,佛的智慧如明灯照亮前路,僧的友善给予温暖,法的指引如同灯塔。有了三宝,我们能有效消除痛苦,不再畏惧三界轮回转世,减少重生的可能。


让我们坚定地追随三宝,在佛法的海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以三宝为指引,我们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以慈悲和智慧化解痛苦,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谁是魔鬼?指的自己内心中的三大毒,就是欲望、嫉妒、懒惰。每当我们被他人投视的时候,我们往往自然不又自主地被这三大情绪所左右,进而与他人发生争执。在这些时刻,我们仿佛被内心的魔鬼掌控,失去了理智与善良。


然而,对于一位慈善者、慈悲者来说,情况却截然不同。每当被他人侵犯或伤害时,他们因为发心一切有情,根本无法反击。他们心中的爱与宽容让他们选择了仁慈,这种仁慈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们以慈悲之心看待他人的过错,将这些经历视为完善自己的机会。


他们能够自然地克制自己的贪、嗔、痴,不让内心的三毒有任何投影的机会。通过不断地修行与自我提升,他们战胜了内心的魔鬼,成为了爱与善良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慈悲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我们应当向这些慈善者、慈悲者学习,努力觉察并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嫉妒和懒惰。当我们面对他人的侵犯或伤害时,尝试以仁慈之心回应,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战胜内心的魔鬼,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善奔向于宁静、幸福、快乐,我们确实应该拥有这些免费的美好。在生活中,不要责怪他人的行为,而要以包容之心看待他人的不足。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之戏,有真假之分、高低贵贱之别,也有快乐与痛苦、好人与坏人之差。






人间或许并非我们最终的快乐之地,虚拟世界空间虽然值得我们想象,但遗憾的是,我们却常常愿意奉献一生去虚度、执迷及向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我们一定要知道如何去爱人爱物,不束缚、不占欲、不欲求,这样往往是好的。同时,也不要迁就了别人而委屈了自己。


人活着,就要明白,没有选择的路,需要的是勇气和坚持去面对,而不是轻易向放下低头。只有遵从原则的人,才是有生的价值。让我们努力践行这些道理,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与价值。




短暂的人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而不是厌恶那些本应珍惜的美好。




对任何宗教,都应保持正知、正念。有信仰而不陷入迷信,因为迷信是迷失自我的可怕象征且难以回头。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以个人利益为重,所谓的信仰对他们而言也不过如此。我们应当以理性和智慧看待信仰,避免陷入迷信的陷阱,真正从信仰中汲取积极的力量,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善良是不用教的,它是与生俱来的。




在精彩的纷呈中,我们喜欢高山、湖泊、草原,有时更觉得它们所带来的松弛感能让我们放松并平静下来,找寻自我心中的疑惑,而它们也能感受到我们暂且的宁静。在自然界中,我们的本质和它们一样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个内在欲望的世界里,即使外界那么引人注目,但都只是自身内在欲望的投影。所以,欲求会将我们带离自我,陷入深渊。


不要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别的生命上,束缚他们的自由与快乐。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追求,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选择和权利。当我们试图将自己的欲望强加于其他生命时,不仅会剥夺它们的自由,也会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生命的意义在于敬畏,而不是抢夺他们的生存权。我们应当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抢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是不道德的行为,也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灵性,包括我们人类,各自都有活着的价值。生命的灵性不仅仅体现在智慧和情感上,还体现在与自然的联系和互动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只有当我们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们往往寻找心中的快乐在哪里,何处可寻。他们有时会不择手段地去寻找,由此放射出欲望。然而,那些黑暗中的弱小生物在呼唤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放过它们。因为它们不需要被过度关注,更不希望自己的生存权被侵占。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8楼  发表于: 2025-01-10 09:58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探索从未停止。然而,对于佛法,却常常存在着诸多误解。有人片面地将其视为“鸡汤”或“安慰剂”,却不知佛法所蕴含的深刻智慧与独特见地,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迪。

通常有人以个人方式去理解精神文明,把佛法称为“鸡汤”或者“安慰剂”,这是非常不合理、无依据且不科学的。

从简单角度分析,我们现在的手、身体及其他关节是一种现象,可理解为见地。见地本质是不稳定因素,现在的自己只是相互依存的实相,连合成型的部分都没有一个整体,这就是佛教见地。

不管从各个方面来学习佛法的智慧,如何判断非常重要。大家不应盲目浪费精力和时间,最终一无所获。消耗性的索取不代表吸收营养,提升智慧大门的第一步关键取决于自己。

我个人在高僧大德面前修行,受益众多。但我无法用简洁深奥的教义给予大家,只是非常渴求别人尝试,当作是通往度量法门的开始。

佛法的智慧如同一座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探索。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思考,勇敢地踏上探索佛法智慧的旅程,开启度量法门,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的意义与价值。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与感悟,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力量。(转)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9楼  发表于: 2025-01-10 10:02

▲彻悟大师
修习一切法门,贵乎明宗得旨。今人但知万法唯心,不知心唯万法;但知心外无佛,不知佛外无心;但知无量为一,不知一为无量;但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河大地。然既不知心唯万法,岂真知万法唯心哉;既不知佛外无心,岂真知心外无佛哉?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也。是故念佛者,必以唯佛唯土为宗。若唯佛唯土之宗不明,则真唯心义不成。果透真唯心义,则唯佛唯土之宗自成。既成此宗,则一句所念之佛、所生之土,全体大用,横遍竖穷,独体全真,包罗无外。所念既尔,能念亦然。是谓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念念绝待、念念圆融。以绝待故,全超一切法门,无与等者。以圆融故,全收一切法门,无出其外者。此之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繁兴大用,举必全真。一句阿弥陀佛,须恁么信,恁么念,方是不思议中不思议也。                          彻悟大师遗集卷上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34567»Pages: 6/7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没有菩提心,即便证悟空性,也不成为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