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状元轶事
R-NS,i={ 一、儿时冯京
~ns7O 冯京自小聪明好学,三四岁时,他的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七八岁他就会吟诗做对和写简短文章,有时也帮做些家务或到村外放牛。13岁那年,宜州的知州(州的军政长官)冯大人接他到家里陪儿子小宝读书。小宝在冯京的影响下,也养成了朴实好学的习惯。后来,冯京要随父母亲迁居外地,就告别了近两年陪公子读书的生活。
T(AVlI6 S5KEXnjm iS&l8@2a Qd=^S^}( qzI&<4 二、州试会试两夺魁
(
xXGSx YhbZ'SJ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冯京随父母亲应伯父冯武之邀迁居藤州(今广西藤县),冯武在城里开一间商店,在守风乡自家的庄园里办一个兼有文馆武馆的学塾。冯京就在这学塾里白天学文,早晚习武。过了几年,冯京的父亲为在湖南湖北等地发展商业,把全家迁到鄂州(州治今湖北省武汉市)的咸宁县。冯京在咸宁读了几年书,又到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游学,拜访名师,结交益友,学识大有长进。
IGS1| Dw=gs{8D 庆历八年(1048年)八月初,冯京在鄂州参加州试,名列第一。宋代科举制度,经州试录取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冯京初次应试,得了个解元的荣衔。
W ZazJ=27} ?|WoIV. 州试结束后,冯京于次年(皇祐元年即1049年)二月下旬在京都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相当今教育部)主持的会试,会试结束,张榜公布,冯京又名列第一。宋代,经会试录取的称为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D?50Q Glxuz0] 冯京考中了会元,即加紧准备参加下月初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1O<E 1^_U;O:I XQ%? w$H^q
!( H~GQ;PhRx 三、不中冯京中马凉
SF}<{x_ u\LiSGePN 当朝仁宗皇帝赵祯最宠爱的张贵妃和她的在朝中当大臣的伯父张尧佐得宠弄权,擅作威福。在这次殿试前多方行贿活动,要殿试的监考官、阅卷官把他们张家的外甥石布桐取在第一名。为了预知这次活动能否如愿,特请玉清宫的玄虚法师来预测今科状元出在谁家,玄虚法师故作神秘地算了一下说:“今科状元必定出在冯家。”于是张尧佐密嘱试院的登录官,如有姓冯的贡士和报考者,都不要列入上报的准考名册和公布的应试名单。冯京得专这一信息后,又气愤,又发愁,以为今科无望了。在几天的愁闷思索中,终于想了一个改姓换名的办法,就是把“冯”字的偏旁两点去掉,变为姓“马”。再把去掉的两点移作“京”字偏旁,名为“凉”。即姓马名凉,主意想好了,立刻到试院用“马凉”的姓名报名由礼部荐举参加殿试。
.~Fp)O:! |fxA|/s[< 这次殿试只有策论题一道:《盖轸象天地》。冯京充分领会题意后,即根据《考工记》中“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和《中说》中“天为盖,地为轸,善为道者终无尽”的简明释意,举例阐述治国兴邦,本乎天地之道是无穷无尽的,并根据平日留心国事,了解民情的实际,分条详述富民强国的方策。顺笔写来,洋洋万言。至三月初三日,殿外张榜公布,马凉的名字高居榜首第一名。
RaWG w @o#!EfZyE 宋代制度,经殿试录取的称为进士,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因为在金殿上考取状元的姓名是马凉,而民间却知道考取今科状元的是冯京,因此当时京都开封流传有两句话——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
~ zil/P8 @mE)|.f 又因为张贵妃和张尧佐利用权威不准姓冯的参加殿试,而冯京却以马凉的姓名考取了状元,因此京都开封和宜州、藤州、鄂州等地也流传有两句话——张氏权威无用场,不中冯京中马凉。
S;~g3DCd <EPj$:: 冯京在州试考中解元,在会试考中会元,在殿试考中状元,他连中三元,人们称他冯状元或冯三元。
:@1eph0 smdZxFl 我国自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实行开科取士起至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除科举制度止的1300年间,共约有状元600名,其中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13名中的一名。
"VkTY|a [01.\eh 四、张府拒婚
u$*56y pWPIJ>2G: 这年三月初,冯京以马凉的姓名考中状元。并奏请皇帝赐准改用原姓名冯京后,四月初被朝廷任命为将作监丞(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项营建及宫中服饰等项制作官署的官员)。眼看就会步步高升,成为朝中大臣。张尧佐为拉拢新贵,选了个吉祥日子,办了丰盛的筵席,命几名官兵备马把冯京接来府里赴宴。到了张府,张尧佐命人给冯京穿上锦袍,束上玉带,并叫人抬出许多贵重的妆奁,要把亲生女儿彩云许配给冯京为妻,并说这是皇帝和贵妃的旨意。冯京毫不在意地看了看摆满厅堂的妆奁、礼物,向张尧佐施礼说:“谢谢张大人的美意,家母已为晚生与王家的女儿订过亲了。”说毕也不赴席就告辞回家。
YX=2jI cC o`~7rE 事后不到一个月,冯京即遵母命举行结婚大礼,迎接兵部郎中王丝的女儿文淑过门成亲。他俩是十几岁时在藤州经双方父母订下的亲事,现在久别成婚,自是更加亲爱。后来,文淑以冯京的官职品级被封为文安郡夫人。
s7g(3<( JoRT&rkd 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bV edFm ?pYKZg/c 皇祐三年(10S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江陵、公安、潜江、监利、松兹、石首、枝江、建宁等县(市、地)]任通判(知府的佐官,对府的行政、军事有裁可、连署和监察官吏的实权)。这两年,荆南府所属几县屡遭旱涝灾害。人民困苦不堪,盗贼蜂起。朝廷派司谏(官名)韩贽安抚荆湖北路,到达荆南,令冯京察报灾情。冯京到各县视察灾情后,一面如实上报,一面严令受灾各县依据各户灾情轻重,分别给予减免租赋。同时准许各县动用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灾民。及发动绅商富户乐捐钱物赈灾,对乐捐者发给功德牌,并宣布,凡持有功德牌者,申请准其子弟人府学、县学肄业或纳贡捐官,都给予优先待遇。
U7!.,kR- %|^OOU} 另外,责成各县拨款和劝导富户捐钱雇请当地能劳动的灾民修筑灌溉和排洪道,一方面可缓解来年灾情,一方面使能劳动的灾民也可得些工钱养家糊口。
_<=S_<$2 "jTKSgv+q5 一年后,灾区人民逐渐渡过生活难关,恢复正常生产,这时冯京奉调回京,当他离府出城这天早上,老百姓扶老携幼到城外拦住他的马头,苦苦央求他不要离去,他只好答应留下来禀奏朝廷继续留任。并劝众人回家听候朝廷批文。他也即时回府衙,待到天色将晚,才带着家眷随从出城转回京都待命。
NZP.0coY w?zKjqza=v {GKy'/[ $&$w Y/F 89n:)|rWq 六、两娶相门女
nB%;S D?C)BcN 皇祐四、五年间(1052—1053),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掌理秘书、图籍的官署)、登闻鼓院(掌理官民建议、申诉的官署)、磨勘司(掌理官吏考核升迁的官署)和吏部南曹三司(掌理官吏任免、考课、升降和调动的官署)任中高级官员,并被命同修起居注(侍从皇帝及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这期间,他的夫人王文淑突然发病去世,张尧佐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托人再次提亲,要把女儿彩云嫁给冯京,冯京的母亲不愿与玩弄权术的张家结亲,便与老宰相文彦博的夫人商量,文夫人知道昭文馆大学士、宰相富弼的长女尚待字闺中,就请老宰相到富家试说亲事。富弼早知道冯京为人正直,博学多才,即当面答应将长女若兰许给冯京为妻。后经文夫人与男女两家几次商议,遂择日举行婚礼。
z\0CE]#T +Vo}F 若兰自幼文静好学,工针黹,能诗善画,过门后与冯京亲亲爱爱,并得婆婆十分喜欢,后以冯京的官品被封为遂宁郡夫人。
"z0zpHXek rj6tZJZ#o0 后来冯京被擢拔为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继任右正言(掌管对皇帝进行规谏和荐举人才的官员)、龙图阁待制(侍从皇帝以备顾问和起草诏书的官员)。时因岳父富弼是当朝宰相,为避嫌外调知扬州(州的军政长官。扬州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高邮、宝应等市县地),转调知庐州(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合肥、六安及霍山、庐江、巢县等市县地),后调江宁府(辖境约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六合、江浦、溧水淳,句容等县地)。
'"<6.,Ae !(n4|Wd 这几年,冯京的第二位妻子若兰随着奔走各地,料理家务,积劳成疾,在江宁府病逝。冯京奉调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掌理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的主官。
TMs,j!w?I lc2 i`MC 若兰的妹妹若竹见姐夫冯京日夜操劳,内助乏人。有意接替姐姐嫁与冯京。老父富弼也同意女儿的想法,遂由若兰的母亲与亲家、冯京的母亲商量决定,冯富两家再次联婚。后若竹以冯京的官品被封为安化郡夫人,与冯京白头偕老。
<&&SX; #6AFdNy 因冯京在科举考试中三次夺魁,在婚姻中先后娶宰相的两个女儿为妻,所以人们常说冯京是“三魁天下儒,两娶相门女”。
A#nun txZ?=8j_Y
vj51
g@ hq:&wN7Q 5DXR8mLoaJ 七、直言遭贬
)I^2k4Cg" :(a]V"(&Eq 至和元年(1054年),仁宗皇帝最宠爱的张贵妃去世,宰相刘沆为迎合皇帝意旨,讨好张家,上表奏请册封张贵妃为皇后。皇帝当然诏准。却有素性耿直、时任礼官的吴充以为现今宫中有曹皇后在,不当另封皇后而上疏表示反对意见。刘沆接疏,即把吴充调离朝廷,贬到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去做地方官。冯京为此事上疏给宰相转奏皇帝,申说吴充所议实合礼法,不应加罪贬逐。刘沆极为不满,立刻奏请皇帝把冯京贬去濠州(治所今安徽省凤阳县东)。皇帝说:“冯京素肯直言任罪,不必外调。”但还是罢免了冯京同修起居注的官职。仍然下诏册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封其父张尧封为郡王,封其伯父张尧佐为太师。
t~E<j+<2B Z.W66\8~}^ 此事23年后(神宗熙宁十年),吴充在朝任宰相兼国史馆大学士。冯京为明堂仪仗使,并奉诏同修两朝国史。在修国史宴会吴充先赋诗纪盛,各编修官均即步和,冯京也即席和诗一首,对吴充的才学、政绩和气度倍加赞誉。诗云:
bHhtd_} V?P,&c?84 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余。
4Ue_Y'LmM "V>R9dO{"! 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王书。
q}/WQ]p}< 7]x3!AlV 接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
%]gn?`O :N<.?%Kf 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d~/q"r 1" JCPUM*g8 八、安抚陕西
#'-Sh7ycW .s<*'B7& 至和二年(1055年)皇帝复命冯京同修起居注,继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以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首都开封府军政长官)。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赵祯卒,冯京被任为山林桥道顿递使,修仁宗实录。
v1|Bf8 >iOzl wmG 在此前数年,西夏国多次发兵攻掠陕甘边境,西蕃邈川(今青海省东都县南)首领晚罗斯后裔薰毡、木征等也常藉端滋扰。朝廷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命冯京为陕西安抚使经略边疆(辖境约当今陕西和宁夏段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
6*qL[m.F[o y kW [B 冯京到任后,即令边境各县速修城池砦堡,准备器械粮秣,整军经武备战。并奏准重建古渭寨(今甘肃省陇西县南),以阻西夏南侵,另安抚西蕃各部,授予其首领薰毡、木征等以适当官职,以断西夏国胁众南下通道。次年,西夏国主李谅祚亲率兵进攻大顺城(今甘肃省华池县东北),被早有戒备的守军以强弩压阵,李谅祚亦被射伤,仓皇逃去。同时冯京接受了西夏部将搜名山率部投降。
Y 2Q=rj o]ag"Q 治平四年闰三月,西夏国遣使向宋朝廷进贡方物并谢罪,朝廷优诏答之,并赐给绢五百匹,银五百两。
t~e<z81p s0*0 'f 自此朝廷内外盛赞冯京具有安边将帅之才。
|y h\ 'zEI;v 九、奉母待人处事
ZxG}ViS4I bae\Zk%`^ 英宗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掌管国家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收买、交换等事务官署的主官)兼昭文馆(掌修国史的官署)的主官。这时,冯京才能从多年为各种职责奔忙中回朝任职,早晚陪侍母亲。就写奏章给皇帝,恳求准予降自己的官阶来换请赐予母亲的封号与应穿戴的官服。皇帝接阅奏章,即下诏封冯京的母亲金氏为冀国太夫人,并赐准戴凤冠、披霞帔,穿着国夫人的服饰。
}<>~sy
[U@*1 过了二年,冯京的母亲病逝,出殡之日,天下着雨,道路泥泞,冯京穿孝服,着麻履,亲扶灵柩柳车送上山林墓地,看着下土,极尽哀思。
l"q1?kaVg /erN;Oo%< 此前,有一天冯京的表兄朱适请冯京到家赴宴,叫一年轻貌美的侍妾陪酒,冯京问她是何地人氏,哪家妇女。她回答说是湖北人氏,王某之妻,因夫暴卒,偕父流落京都,卖身与人,沦为歌女。冯京一听,王某正是与他同科考举的年友,当即答应出钱给她赎身,并给路费叫她与她的父亲回籍,另谋生活。
ed!:/+3e/ ?E9D Xg 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芸叟(舜民)年轻时参加进士考试,时冯京为知贡举(主考官),出的诗赋题中,有一题限用“公生明”三字为韵,’张芸叟在诗中重押了一“明”字,试后以为自己会因此落榜。结果榜出竞名列第四,心想这主考官也不怎么高明更不认真。过了20年,张芸叟在朝中任秘书监(官名),被派出使辽国,路经大名府,适冯京任大名府军政长官,在招待张芸叟宴饮中顺便说道:“治平初科举时,看到阁下的诗中重押一‘明’字韵,本拟弃置不取,后看到试卷中的策论,详述富民强国之道,写得很好,就为改用一字押韵,录取上榜,今天秘监果然身膺重任,真是幸会。”张芸叟一听,连称:“惭愧,谬蒙赏拔,敬谢,敬谢!”
e/*$^i+S |.F 又,冯京在朝中,善于识拔人才,奖掖后进,曾先后荐举苏轼(苏东坡)、刘敫等,后来他们都曾在文学、政治、军事等方 面有过很好的建树。
V~T@6S J0
k gP-nluq 6vp *9 ]l@ qra 十、公正立朝
zW}[+el} mAeuw7Ni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待选任用、暂任监安上门官员郑伙(字介夫,福建省福清县人)因见朝廷颁行青苗法、赋役法、保马法等新法,由于各地官吏执行不善,造成扰民、害民。加以 连连河北、山东、湖北、浙江等地大河决堤,水旱频仍。京都开封,河北莫州、瀛州,广东潮州,福建漳州、泉州、建州等地连续发生地震,人民困苦不堪,流离失所。便绘为《流民图》一幅,连同灾情奏折以快马递送银台司(掌理官民申诉、举报的官署)转奏神宗皇帝。皇帝看后,也为之感动叹息,便即下诏罢行青苗法等新法(后不久仍复执行)。但新法派主要人物吕惠卿等指责郑侠蓄意攻讦新法,扰乱朝政,奏请皇帝将郑贬去英州为地方官。又因郑侠灾情奏折中并建议以冯京为宰相,方可安邦兴国。故吕惠卿认为冯京与郑侠沟通(实际郑、冯素不谋面相识),提出弹劾,奏请皇帝将冯京贬去安徽毫州。后皇帝以冯京无罪.转调河南府道,又几经迁徙,调回朝中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fi/I CvPioi 冯京在与新法的倡导者、新法派的首领王安石对新法的辩论中,言辞激烈,声震屋瓦,但纯属就事论事,绝不涉及个人是非。后新法党中的吕惠卿得势,转而攻击王安石,并向皇帝举报搜出王安石给人的书信,信中有“勿使齐年知”之语,“齐年”,指冯京,因冯京与王安石同年生,故日齐年。
BaO1/zk Tzt ,/e 由此,皇帝认为王安石为人奸诈,冯京为人正直。下诏授冯京为给事中、谏议大夫知枢密院(掌管国家军事机密和边防军事的长官)。以后几次外调内迁,皇帝和朝廷内外人们都把冯京看做是一位不结党、不徇私的公正立朝的大臣。
zOHypazOTq v}sY|p" 6oinidB[l l{:a1^[>y j7MO'RX`& 十一、敦睦少数民族
9D 0dg( k-E{d04-2 熙宁九年(1076年),茂州(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北川、茂川及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蕃部起兵反宋,其首领阿丹胁聚威戎军羌人进逼鸡棕关,准备攻夺成都府。皇帝下诏命冯京以资政殿学士、右谏议大夫职衔出任成都府军政长官,率兵前往镇边平乱。
IcrL ;uqx@sx ; 冯京即整饬军戎,进抵茂州,阿丹也率众到达,两军列阵相对,阿丹看到冯部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已有几分畏惧,经冯京派人前往劝其息兵宁民,永敦和好。阿丹即后退十里扎营,派一部将到冯京兵营表示愿意投降官军。冯京部下将领皆主张受降后,挥军荡平羌人地区,杀尽阿丹官兵。惟冯京力主推诚言和,安抚宁边,遂奏经朝廷批准,接受阿丹投降,并对其所部众人发给粮食、种子、农具,使各归家安居生产。阿丹即率同其各部头目至冯京营中歃血盟誓,愿世世代代永为汉蕃。当地蕃部人民均视冯京为再生父母,衷心爱戴。事平后,冯京奉调即将回京,时值寒冬十一月,茂州民间自发地好像过正月元宵节一样,到处张灯结彩,载歌载舞,人群向在衙前楼上观灯的冯京欢呼称颂。冯京所部官兵也与当地男女老少谈笑联欢。
&(zfa&j| E"%2) 由于冯京治军整肃,威震边境,并坚持执行安抚政策,敦睦民族关系,促进汉蕃团结,此后茂州一带人民安居乐业,再未发生战事。
sowd`I~ ESg+n(R 十二、晚年
:^'O}2NP 4g}FB+[u 冯京自熙宁七年由成都奉调回朝,先后被任为给事中(给事殿中,掌理驳正政令违失的高级官员)、诏修两朝国史、明堂仪仗使、正议大夫、枢密使。至元丰四年(1081年),请求外调,诏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治所今河南省孟县)。
R#n%cXc| ?sBh=Ds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冯京66岁,回朝被授银青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官阶从三品)。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一个人行政区的军政长官)知大名府(时为北宋的北京)。
yoRU_%xA Uu"0rUzt 元祐五年,被授检校司空(给文武大臣加授的勋衔,无实职),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时冯京以年老向皇帝请求致仕(即退休。宋代规定,文武官员年至70岁应致仕,不愿致仕者,亦不再予升迁)。皇帝不准,改知陈州(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太康、西华、项城、商水、淮阳、沈丘等县地,治所淮阳)。不久再请告老,被调回朝任中太一官使兼侍读。冯京复五次请辞,皇帝仍不准,改授徽使(内廷机构大臣、侍从皇帝,备顾问应对),使朝朔望(即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各上朝一次,不需每天上班)。次年再请辞,才得准以宣徽使太子少师(正二品)致仕,加封太子太保(从一品)。
\ A%eG& ZUp\Ep} 元祐九年四月初三日,冯京病逝,时年74岁,皇帝特赐龙脑水银人殓,并罢朝一日,亲临冯京灵堂致奠。对冯京赠官司徒(正一品),赐谥文简。
FG%j{_Ez 2oZ9laJO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 功等方面均多业绩,著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著多已散失。
!ph" mf$- (>=7ng^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明代上海人潘恩(曾任广西佥事提学、以左都御史致仕)视察宜州时,写有《过冯当世祠诗并序》记述冯京的籍贯与生平事略。
YB)3X[R+0 (此帖图片已发完毕,登山辛苦,发帖也很累。本帖无数据,只是从峦头上判断传说真伪。宜州是个好地方,也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欢迎广大朋友前去参观考察。)
*9 Q^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