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林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上,邹元标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是东林书院先贤和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称“东林三君子”。在《东林书院志》上留下传记1、依庸唐堂记1、楹联2、柬东林书院诸同盟1等文献。又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颇有建树,多次来此游览与讲学,为之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在《白鹿洞书院志》上留下诗词8首。
-Y+pLvG* t8Pf~v 邹元标其人其事
^nZ=B>Yn2 A'CD,R+gR 邹元标(1551-1624),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人,明代晚期官吏、诗人与教育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聪明好学,9岁能通“五经”,弱冠时从泰和胡直游。举万历五年(1577)进士,观政刑部。所谓“观政”,是指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在正式任官之前,被下派各衙门实习的举措,目的是习练政务,熟悉流程,期限一般为三个月,期满后再正式补选官职。本应好好表现,循规蹈矩。不料邹无标却不顾自己人微言轻,以疏论宰辅张居正“夺情”,指斥张“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进贤未广,决囚太滥;言路未通,民隐未用。”太监不肯接转奏章,问道:“你难道不怕死吗?”邹元标无所畏惧地说:“此告假本也!”为之托词。神宗看过奏章,大为震怒,下令廷杖八十。邹元标受此酷刑,性命虽保,但腿部已留下残疾。同时,又被贬谪戌贵州都匀卫。
=xkaF)AW&v 都匀处崇山峻岭之中,属古夜郎国,环境险恶,蛮夷聚集。但邹元标处之泰然,居戌所六年,探究学问,聚徒讲学,向他求教者达几百人之多。原本此地文化不昌,文人极少。自他指点教化之后,向学之风已成时尚,影响至今不衰。
_f2rz+ 张居正死后,邹元标于万历十一年(1583)被重新启用,召拜为吏科给事中。任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畏权势性格丝毫不变。他力主恢复张居正在位时禁毁的天下书院,广开书院讲学议政的学风。他还上疏神宗,请求“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弹劾罢黜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等无良官员。举荐耿定向、罗汝芳、许孚远等十余位清吏名儒。当慈宁宫遭受火灾时,邹元标又借机上疏,痛言“保圣躬,开言路,节财用,拔幽滞,宽罪录,放宫女”六事,件件刺中皇帝要害。为此,他再次遭到报复,降职充任南京刑部照磨、兵部主事等闲职。
f-#:3k*7S 邹元标的敢言直谏令皇帝都有所忌惮,心存余悸。一天御膳房备好一桌丰盛的佳肴,神宗却一反常态,下令撤减,不满地对太监言道:“你们没听到邹某人在数落朕吗?”
+E9G"Z65iP 万历十三年(1585),邹元标被调回京城任吏部主事。他代吏部尚书杨巍起草国事建言,又不避嫌疑,切指吏治十事,民困八事,洋洋万言,都是望改的弊政异端,甚至涉及神宗“同性恋”之丑闻。
JjZB!Lg= 万历十八年(1590),邹元标任吏部员外郎、郎中,后升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因丁忧回家守孝,这一去就是三十年。这期间,除在家乡建仁文书院以外,他还周游天下,以专心讲学而名扬四方。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苏无锡东林书院都留下他跋涉的脚步和激昂的话语。
D)G oWt 光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当朝,召邹元标为大理寺卿,未上任又升为刑部右侍郎。进京伊始,他称赞左光斗等在北方推行水稻种植,感慨道:“治理天下难道不是靠人才吗?人若有才,天气地力都可以被利用。”
~H#c-B 他还朝之时,已是天启元年。有感于三十年大臣只顾门户之争,而不问保卫边疆。于是首倡和衷之说,主张君臣一体,治国利民,不为危言激论,避免党争倾轧。为此,他遭到一些东林党人的误解与怨言。作为政坛上难得的明白人,他还不计私怨,公正评价张居正当年的政绩,提出恢复张居正的故官予以葬祭。不久,朝廷提他为左都御史,掌控言路。他于任上也多有作为,奖掖人才,不遗余力,建议任用涂宗睿、李邦华等18位青年士子,请用叶茂才、赵南星、高攀龙、刘宗周等15位中年才俊。为纠正往年京察不公,请收录章家顺、丁元荐、史记事、沈正宗等22位降级官员。为此,万历朝无端罢免诸臣均获得昭雪。他还举荐李三才出任要职,尽管因争议未果,但他的心意世所公认。
T x
Mh_ 天启四年(1624),因创办京师首善书院聚众讲学和同情支持东林党人,邹元标遭到阉党的忌恨攻击,被迫再次辞官回家。临行前又上《老臣去国情深疏》,字字情真意切,关乎国运民生,一时间为天下所传诵。邹元标返乡后不久即与世长辞,终年73岁。魏忠贤等仍不肯放过,矫旨削夺了他的官职与诰命,拆除了首善书院,进而尽毁天下书院。阉党代表王绍徽将东林党人比作《水浒传》108将,编成《东林点将录》,邹元标被列第38名。直到崇祯帝即位,铲除了阉党,邹元标才被改正平反,赠太子太保衔,追晋吏部尚书,谥号“忠介”。
h];H]15& 邹元标所遗著作宏富,有《愿学集》8集收录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另有《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存目于《四库全书》子部儒学类,这是他一生的讲学之作。
H,c1&hb/w w &YUb,{Y